> 资讯 >

正文 >“新规”能不能刹住网络直播的“歪风”?

“新规”能不能刹住网络直播的“歪风”?

   2016-12-14 12:30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当我们看到任何事件的出现都会伴随着直播同步的时候,就知道这种模式已经渐入人心,有人觉得:有图有真相,有影儿才真实。各种视频的流行,包括微信也开始在朋友圈中实施更多的视频内容技术的迭代,很多事件和小段子的出现都是伴随着视频传播的。而各种主播的出现更是把直播平台当作一个淘金的重要渠道,而在一定程度上说,Papi酱的一度流行和融资情况也助益了直播主的淘金梦。当然各种“经纪人”和平台的推波助澜也是重要的推手。

由于市场过于庞杂,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很多直播主选择的都是剑走偏锋,尤其是涉及到“情色”等擦边球内容也是最容易火爆和撩起观者的眼球。这样就可以给直播主带来一定的收入,当然平台在很多时候的“默许”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间接地促进了这种模式的悄然走俏。这也是监管不断从严从紧的诱因之一。

12月12日,文化部印发将于2017年起实施的《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再次对网络表演单位、表演者和表演内容进行细致规定。由于网络直播的流行,出现的各种风潮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用户数量的激增让直播平台数量野蛮生长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平台监管乏力、直播内容低俗暴力等问题。

今年9月9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开展直播服务,必须符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11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该规定主要实行“主播实名制登记”、“黑名单制度”等强力措施,且明确提出了“双资质”的要求。12月12日,文化部印发《管理办法》,对网络表演单位、表演者和表演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细致规定。

显然,监管开始不断细化。对于平台资质的要求月越来越严厉,广电总局要求直播平台应具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简称《许可证》),不持有《许可证》的机构,均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视音频直播服务。同时,还要求平台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而文化部出台的《管理办法》,除强调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当要求表演者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并采取面谈、录制通话视频等有效方式进行核实,还列明了六项禁止表演的内容外,更明确了“游戏直播”的定义。其中未过审游戏不能进行游戏直播,这将直接影响到游戏直播平台的内容,部分未通过审批的游戏以及新出品的游戏必然不得直播。

值得关注的是,在监管的背后是真正的落实。目前,各家直播平台的反应不一,但基本都表现出一定的支持力度。不过,仅“持证上岗”一项内容,就将大部分直播平台划入了违规经营的行列。据悉,现在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以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直播平台并不多。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监管的加强,无形中将推高直播平台的运营成本。而目前大多数直播平台都是烧钱模式。可以说,一系列新规的出台对大直播平台来说是利好,而对小直播平台来说,这就是一道迈不过去的门槛,准入门槛和从业门槛的提高将使直播行业产生巨大的洗牌效应。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是,主播、优质内容资源及用户流量的聚合程度将极速提高,领先平台对于资源的争夺将更为激烈。艾瑞咨询表示,独立的综合泛娱乐直播平台保留数量减少,并成为直播行业的独角兽企业,目前处于C轮融资及以上的平台、用户积累TOP10平台以及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直播平台均有机会向此方向发展。而中小直播平台的发展将愈加艰难。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提供互联网直播平台服务的企业超过300家,且数量还在增长。截至今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而网络直播正被暴力、色情和诈骗等所困扰。这也是监管加大的直接原因。监管部门近期陆续对违规网络直播平台进行约谈、责令整改、封主播账号等,有的涉事主播因涉嫌触犯法律,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新华社刊文称:“网络直播平台的混乱与其‘粉丝经济’的盈利模式密切相关,追求耸人听闻往往能引起关注,才能获得‘礼物’,也才能吸引广告赚钱。现在网络直播平台的收入主要靠吸引围观者打赏送礼物,然后直播平台和主播分成。”网络直播的特性让监管变难。包括图片、文字、视频内容中都可能存在不良信息,对监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更主要是,各类直播平台的监管投入有多大是不一而论的,很多内容或许本身就是在“裸奔”。据悉,直播房间多,一个平台就有几千到上万个,监管空白和漏洞多也是行业的共识。

其实想一想“朝阳区群众”,如果发挥举报的作用是不是对净化网络直播环境会更好一些?如果直播平台完善举报功能,虽然一些网络直播平台设立了举报台,但是点击进去后,仅有“广告不好看”“内容低俗”等选项,如果提供更便捷完善的举报通道是不是也加大了监管的力度?

一度时间“直播造人”都成为一种噱头来吸引点击者,那么未来这都是明令禁止的。今年年初,斗鱼TV直播平台堂而皇之播放涉黄不雅视频,后被封停,警方介入调查。随后,更有成都95后女主播“雪梨枪”因录制、传播不雅视频而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0万元。新规不断出台,对直播平台以及主播的限制条件越来越严厉,对网络主播实行“实名制+黑名单”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主播禁止重新注册账号,这一规定有永久性封杀的作用。有了这样的制度保证,一些主播想靠色情“碰瓷”时,就会有所顾忌。

其实,张朝阳说的“未来的直播将从‘颜值直播’模式走向价值直播”。这一点还是很靠谱的。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大量的“火了”的直播内容基本都是靠颜值当家。起步于秀场的直播,大多数靠的就是颜值支撑。比如早年众人熟知的以YY、六间房、9158为代表的PC秀场直播模式。随后,电竞游戏直播出现后,网络直播开始“一夜爆红”。随后各种平台涌现,并脱离了电竞直播之外,开始了更加宽泛的直播内容,各种“杂音”也开始充值直播平台和社会舆论市场。

如今直播新规密集出台,就如同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一般,会在很大力度上约束各平台的发展不规范之处,并且加大行业的自律和自动洗牌,进而影响到各个具体的直播个体,对于整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当然,对于平台自身而言,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寻找到更加适合的发展模式才是重点,不是网络了几个“颜值担当”,靠一些擦边球的直播内容就可以获得持续发展了,现在的“风口”或许已经开始转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