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一片【书田】的成长故事|内耗是创业最需要警惕的

一片【书田】的成长故事|内耗是创业最需要警惕的

   2016-11-16 10:21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希望做璀璨文化的推广者和发扬者


从小就嗜书的刘光明说他小时候帮家里看店的时候抱着韩寒的书就可以笑一下午;读村上春树眼角情不自禁抽搐;在不同年龄段读红楼梦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他说:“看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字的力量和魅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历史也非常热衷,一直希望做这些璀璨文化的推广者和发扬者。毕业后,也就是2012年末,当时和一个爱读书的小伙伴交流后,就单纯地想做一个只为爱书人的人而设的社区。希望更具针对性和归属感,更深入地挖掘和满足读书人的需求,而不是电影、音乐、旅游什么都包含。所以,做一个专为爱书者而设、有深度的网站的想法就此萌芽了。”

如何为创业做好准备


那时刘光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策划工作,他认识到如果单纯地做一个爱书人的垂直社区,必然是不够的,必须要解决书友们的真实痛点,才能消解读书人从其他平台上来到书田的迁移成本。刘光明也明确地知道他需要一个切入点,一个支点,一个与其他平台不同的特色,且足以切实地帮助到这群用户的点。于是,他就寻找产品创意、积累团队人脉、学习创业知识、提升自己专业能力,并下定决心辞掉正在做的工作,全身投入创业。

丰富阅读经验的专业人士去帮助初级阅读者选书的概念


“我在准备做具体的产品原型之前,与很多创业者、爱书人、文化从业者、书店老板、书友社群交流后,发现了书友们一个高频率的事情:那就是——大家经常会互相寻求书籍推荐。然而市面上已有不少产品具备了搜索、分类、匹配推荐的找书功能,但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这群人的需求呢?经过一番的分析后发现个性化的选书需求和书籍推荐的信任度是找书时重要的影响因素。”刘光明说。

于是他们开始有「选书师」这个概念,这即是利用认知盈余理论,让一群具备丰富阅读经验的专业人士去帮助初级阅读者选书,推荐时附上针对性的建议和明确的理由。刘光明接着说:“这样被推荐者就知道自己可以读哪些书,从哪本书开始读,着重读什么,这样人与书的距离就更近一步了。找书这个问题在其他网站上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而书田可以专注解决这个阅读过程中基础和重要的环节。本质上我们是在帮助找书人做阅读决策;转化后,就是帮助爱书人做购书决策。于是,我们访谈了一百多位书友,大部分书友认为可以考虑尝试这种互动方式。这样一来,产品的形态和商业模式算是已经OK了,于是2015年3月开始寻找小伙伴一起启动书田。”


现实带来的沉重打击


刘光明:“书田网(www.booksoil.com)1.0版本上线后,我们期待着通过深度共享,帮助爱书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书。推荐的过程中书与书、书与人会发生关联,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书籍知识库。因为采用了问答为主要交流工具,用户还可以和书友们一起深度评书。相当于围绕一本书,可以有无数个问题,而每个问题,就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此,书田将会拥有无限的内容价值,就像有无数个红学一样的存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但刘光明说现实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因书田网上线3个多月后,注册用户不到300个,而且大多数用户都是来找书的,愿意分享创造内容的人少之又少。于是,他们在与种子用户沟通后,经过反复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书田之前设定的用户场景是:找书人是需求者,选书师是供给者,这种供需关系的确存在。但刘光明知道作为一个没有品牌影响力的早期项目,是很难聚集那群具备阅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人,这群人才是他们的核心用户,是他们能否帮助找书人选到书的关键所在。刘光明说:“而1.0版本的网站完全是围绕找书人的需求去设计,并不能给选书师们带来什么价值。除非需求者众多,然而这就是一个悖论,于是供需两端失衡,项目岌岌可危。”

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就要改变策略力挽狂澜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转变策略。于是,我们继续与其他的书友社群学习交流,试着发现那群有阅读经验的人到底需要什么。是利益吗?若是,这绝对是少数,并将危害内容质量;是荣誉吗?若是,微信读书的排行榜也不会被人嫌弃。那是什么?在不断地接触后,深刻理解到只有为他们解决一些个性化的问题,他们才会来到书田,才会为其他书友推荐书籍,并形成互相供给的循环生态。终于,我们发现,很多有一定阅读追求和知识水平的人,经常在做【知识梳理】这件事,尤其是对已经读的书进行分类。比如哪些书是关于互联网的、哪些是关于室内设计的、哪些是提高情商的。而这群人实际上,因为不同的原因去读书,给别人分享经验。有的人完全是出于兴趣;有的则是职业需求;有的是擅长梳理,就是愿意表达。我甚至参加了一个专门讲「如何制定阅读计划」的书友活动,参加者大多数都是疯狂的读书人,年读书超过50本以上。他们在分享阅读经验的时候,所做的就是对知识进行分类,并试着梳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其实,初级阅读者也是需要这样的,只是还在尝试梳理自己的知识方向,于是,初级阅读者争相模仿高阶阅读者。 ”刘光明说。


2.0版本:走进内心,深耕心田;走出世界,共享智慧


所以在设计网页2.0版本时,刘光明他们已经有了更明确我方向了:“原来,这群人是这样的,是要解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是需要工具帮助的。阅读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在摄取知识、经验和故事,我们认为帮助这群核心爱书人才是我们当前最应该做的。而他们目前是通过印象笔记或者有道云笔记进行梳理,但那属于自己的个人领地,很多人参加分享活动,就是为了解决共享的问题,弥补笔记工具的封闭属性。”


在和一些种子用户交流后,书田团队最终确定了书田2.0的产品改版方案:

书田,不止为你选书,满足你的个性化知识需求。有基于兴趣主题的知识梳理工具,让知识创作者在梳理知识的同时为他人推荐书籍、分享知识;选书神器—— 通过工具让知识获取者快速筛选,获得精准书籍、知识;推荐系统,根据用户自定义的兴趣主题或浏览行为标签精准推荐书籍和知识。

刘光明认为:“这样,用户在主题标签(创作)和分类标签(筛选)下不断生成内容,彼此供需,形成循环系统。这个系统我称为「原力模型」,它不仅可以选书,还可以选择知识,让人和知识因为个性化标签以及工具精准相连。这也延续了我们一直以来摸索出的「深度共享」的核心理念,并朝向「构建和共享知识体系」的未来走去。构建知识体系,就是走进内心,深耕心田;与人分享交流,就是走出世界,共享智慧。 ”

而运营方面,书田将会从团队擅长的红学、国学、文学三个方面入手,并且一直做一些线下的活动,例如「一周一书」、「书田汇专场沙龙」、「文化游学」 ,主力将内容做专,氛围做深,希望逐渐形成文化影响力。因为书田认为产品工具化,内容专业化,用户才会认同书田并乐意加入。刘光明说:“每个用户都将从自身需求出发,自驱动去创造内容,并获得对应推荐,极大地提高知识的利用和关系的沉淀。我们的商业模式,也将从低客单价的书籍购买决策,扩展到知识传播(包括活动、教育)和IP挖掘(版权代理、营销推广)。我们目前可以预见的困难是:内容的专业度能否在一定时间内形成文化界的影响力,从而让更多的读书人和知识分享者认可,进而提高购买转化率。而竞争对手,将会是知乎、在行等知识分享平台以及豆瓣这个读书社区。尽管在基于书籍的知识分享领域里,书田是第一家,但在知识社交这个增量市场上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育。”

团队成员的结合是缘份的相吸


对于新创公司,团队伙伴的发掘、确定是一个慢长的过程,而且这是可遇不可求。书田另外一个要面对的困难就是这,并且影响着项目的发展。 “这期间团队的不稳定成为影响项目进程的重大因素,团队成员几次变更,也让我更加明确寻找情投意合的合伙人以及产品特色的重要性。幸好在一个书友群遇到了当时的运营同事李志敏,中午就在公司楼道面基,大谈文化的未来,了解到他致力于太极推广和国学研究(这就是缘分)。加上之前我不停奔走于创业沙龙而结识的文化研究者钟泽晓,至今难忘他舌战群儒的壮观场面,以及喜爱当代文学尤其是余华的非职业写作者孙秀红,大家在不断的磨合认识中对书田一拍即合,希望一起致力于推广阅读,传播文化,创建一个帮助爱书人找书的网站。网站上线前,我们通过公众号和社群以及点对点的传播也积累了一定的粉丝,甚至遇到了因为欣赏书田理念而加入团队的应届毕业生叶天恩。接着,同样抱有创业想法和激情,认可书田模式及未来的全栈技术人才陈景辉、移动开发工程师陈标毅也相继加入书田团队。这样,一个完整稳定的团队就此形成——我负责产品设计,陈景辉负责技术开发,陈标毅负责移动开发,李志敏负责网站运营,钟泽晓负责活动运营,叶天恩负责媒体推广,大家各司其职,独当一面。于是,我们六个人全职,三个80后和三个90后因为文化和创业的共同理想蜗居在一个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建造的老房子里,彼此互相吐槽又互相打鸡血,以最适合自己个性却又能成长的工作方式,一起冲向从0到1的终点。”刘光明回忆着说。

内耗是创业最需要警惕的


一路走下去,必有分道扬标,刘光明他们亦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创业维艰,原以为六人团队稳定,如今也因为产品理念和各种原因,有两人离开,只剩下四人更加坚定地实现心中的想法。黑夜也好,黎明也罢,都是在路上。其实,踩过的坑已经不计其数,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产品和团队。无论是快速试错还是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我们在早期做的都还不够,所以,从本人辞职创业至今已经有10个月有余,一直以来用户增长并不够,但相信这次摸索的效果会更好。团队协作方面,一定要找到朝着共同事业的方向去做的合伙人,利益共同体,如果有意见不同,一定要在产品开发之前解决,否则质量和工期将会无法保证,最后可能还会造成互相推诿的后果,更无法验证产品真正的好坏。内耗是创业最需要警惕的,毕竟时间最重要。另外,需要建议的是,创始人一定要把握好现金流,不然产品和团队再好,都是白搭! ”


对书田工作的热爱,对团队成员彼此的信任


刘光明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过年前团队聚会唱K ,我送给团队每一位成员一个刻有书田Logo的钢笔(全职和兼职共9人),我以为送文具礼物这种上世纪的老掉牙情节大家都会无感,没想到后来他们私下说「这个礼物真的很适合我们这群书田人」,这让我不由得心里暖暖的。而当时大家都在唱歌的时候,我们的技术负责人陈景辉却倒在一边睡着了。我知道他是累着了,因为开发进度紧,所以他住在我家日夜兼程写代码,已经很久没有休息超过6个小时了。我想,对书田工作的热爱和努力,对团队成员彼此的信任,是我们这群人走在一起的根本原因,这也将是我们能一起迎接书田美好未来的最佳征兆。 ”

书田与创业沙拉结缘


刘光明是在去年9月参加52小时广州创业沙拉,他说:“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却一直受益匪浅。谢谢可爱的活动组织者们给了我们这群梦想实践者展示自己的好机会。我在活动中也吸取积累了很多项目演示和团队搭建的经验教训;提高了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丰富了面谈投资人的实战经验;并且有幸结识了当时倾力帮助我的项目伙伴冬哥和Grice ,也让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了解到书田这个项目,他们对书田的肯定,使我更加坚定把书田做的越来越好。”


【关于创业沙拉】


创业沙拉(STARTUP SALAD)是由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积极向上、寻求改变的年轻人共同推动建设的全球创业社区,创业沙拉的组织者亦是各地创业社区的建设者,我们通过发起组织创业沙拉品牌活动,帮助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相互连接,分享学习,拓宽彼此的世界。 创业沙拉(STARTUP SALAD)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创业者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获得毕生难忘的学习经验,获取用户并得到投资,创业沙拉旗下有创业沙拉、大沙拉、沙拉Pro三个品牌,由腾讯开放平台助力,现已在全球超过40个城市展开。 创业沙拉(STARTUP SALAD)的口号:停止空谈、立即行动!想一年,不如实实在在干两天! 创业沙拉(STARTUP SALAD)的价值观:立即行动、享受创造、互相帮助。



声明:本文由沙拉社区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创业沙拉 书田 文创 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