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专访|汪永安:医美行业的丰满与骨感

专访|汪永安:医美行业的丰满与骨感

   2016-10-17 11:43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伊美尔创始人 汪永安

  越来越多的女人认为,姣好的面容和傲人的身材或许可以让自己的命运更加生猛。

  从整形医院在报纸上刊登的豆腐块广告,媒体上出现人造美女“委婉”的告诉你丽质不用天生,到如今的“网红脸”大行其道,都在宣告“颜值经济”时代的来临。

  伊美尔创始人汪永安,在医美这个备受争议的行业里随着时代颠沛起伏,将一家乡卫生院前的整形诊所做成新三板挂牌企业,更清楚医美这个行业的坑有多深,未来有多远。日前,一向低调的汪永安接受了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的专访,分享了自己的发家史和对行业的看法。

  启蒙:从租赁设备到自立山头

  受访当天,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位宽胖敦厚身材的中年男人跟经营中国女人美丽事业近20年的企业负责人形象联系在一起。在进入医疗美容行业之前,汪永安是一个做过外贸、投资、股票操盘手的“老炮儿”。圈内人喜欢叫他“老汪”。

  老汪的“美丽事业”要从上世纪90年说起,彼时随着市场和观念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整形市场需求开始萌发。

  以八大处整形外科医院为首的公立医院医生开始走穴,黄寺整形外科医院开设相关培训班。屈指可数的几家公立医院的美容外科难以承担日益膨胀的市场需求,民营医美机构就此发迹。

  汪永安敏锐地感知到,中国医疗整形美容行业将进入快车道。

  1997年,汪永安和同学李斌一道干起了医美相关设备的租赁、销售和代理生意,与公立医院的相关科室采取联合经营的方式。这种简单粗暴的获利分成业务模式,快速让汪永安的事业风生水起,但这种合作因2000年相关政策的出台而走向终结。为规范合作办医,2000年国家颁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合作办医设置了一定的门槛。

  当初购进的昂贵仪器面临低价贱卖或报废的窘境。汪永安的千禧年过得十分焦头烂额。

  转机发生在一次去日本的考察。2000年,美国光电治疗专家Dr. Peter意外发现强脉冲光治疗仪除了治疗皮肤病还具有美肤的功效,于是在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进行了大量临床试验,并取得成功。汪永安得知后专程赴日考察,引进了国内第一台激光器“IPL”,并给它取了个好听的中国名字——“光子嫩肤仪”。

  无独有偶。机场旁品川连锁整形医院的广告,也让汪永安产生了在国内做连锁整形机构的启发。于是,不久之后承载着“永远关爱”(EVERCARE)的伊美尔诞生了。

  “做投资的人相信一种类比性,很多创业企业是在重复国外成功的东西,连锁整形机构在未来在国内也会走俏。”汪永安说。

  2001年,汪永安用剩下的钱在北京拿下了一家乡卫生院的300平米,创建了自己的第一家整形医院,汪永安喜欢称之为伊美尔的“井冈山”。

  但是老汪的艰难岁月并没有过去。2003年,SARS病毒肆虐。“那时根本没有客户,我们到报纸上去买“豆腐块”广告宣传,甚至为了开张去给外企做100元/人的入职体检业务。”汪永安想尽办法为伊美尔续命。

  潮头:人造美女郝璐璐的推手

  整形美容真正走进大众视野,是从中国第一人造美女的横空出世开始的,伊美尔则紧紧握住了那把造美的刀。

  如果当时有网红这个词,人造美女郝璐璐一定可以跻身2003年的TOP10。

  当年,她接受了包括割双眼皮、隆鼻、大小腿及腰部吸脂、提臀、隆胸等在内的十几个手术,并成为国内首位公开自己整容过程的“人造美女”。

  “这是中国女性的巨变。”CNN等外媒将这个事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而遍布北京的郝璐璐广告,在这场巨变中站在了潮头。

  这场造美浪潮的推手,正是伊美尔。

  第一人造美女这个噱头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都与伊美尔串联在一起,构成人们对于整形美容的某种印象。“郝璐璐是行业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中国人都是非常内敛的,整容这样的事一般都会羞于启齿,她改变了很多人的观念。”业内人士曾对媒体如此表述。

  伴随着随后的韩流“入侵”的催化剂效应,整形美容的概念迅速发酵至全国。随后注射手段和肉毒杆菌成为唤醒新需求的有力武器,“微整形”概念出现,整个医美行业迎来第二次发展高潮。

  今年,有媒体发起的《中国首个微整形大调查》结果显示,超88%的中国姑娘都想微整形。而这些姑娘里面,超过84%的女孩不是颜值低,而是想通过微整形让自己变得更好看。

  DNA是否就要比科技更高贵?到今天,这个问题的争论仍无休止,但这其中的褒贬似乎无法阻挡女人们刀尖上求美的步伐。

  从对整形讳莫如深,到每个人的朋友圈里总有一两个欧式平行大双,“中国女性的巨变”似乎从郝璐璐出发后,已经被明晃晃地刻在了脸上。

  市场:实际上是白+灰+黑

  中国医美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根据国海证券研究报告表明,从全球来看,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医疗美容行业已成为仅次于汽车业和航空业的第三大产业。据清科《中国医美行业研究报告》,到2015年,中国大约有5000家活跃的医疗美容机构,医美市场规模500-1000亿,近几年行业增速达到20%-30%,高于传统医疗行业平均增速。

  但在汪永安看来,谈500+亿的市场规模还为时尚早。

  “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实际上是白+灰+黑三种收入的总和,将这个鱼龙混杂的行业放到阳光下,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发生,才是前提。”汪永安说。

  当前,医疗美容行业尚属新兴业态,监管措施的执行仍缺乏必要的手段,因此低价的非法行医屡禁不止,国内医疗美容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也十分混乱。

  医美行业行业充斥着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问题;机构、医生信息不透明,不具备医疗整形资质的美容院等机构、或非执业医师进行非法经营;普遍存在二次议价和多重定价的问题;监管力度不足,消费者维权难度较大。

  无论是震惊一时的超女王贝之死,还是频繁见诸报端的整容失败纠纷,医疗美容行业风险和利益并存。

  在汪永安看来,整形是有颜色的毒品,从业者看到暴利的诱惑,女人则是对美的追求仅次于生命,超越丈夫。两样东西结合,管住它的只有上帝和法律。

  不去触碰法律界限和高风险手术成为伊美尔的原则之一。不做下颌角手术成就是一个例子。这个被俗称为V脸术的手术可以为医院带来高昂利润,但在口腔学界被认为是绝对的高风险手术,曾有在术中导致死亡的案例,可以执行这种手术的一般为合规的三甲医院。

  针对伊美尔的负面新闻,汪永安从不否认。“说实话,我们可能会去阻挠,但我从来不否认,万人的事故率并不逊色于三甲医院的整形科室,伊美尔有这个自信。”

  未来:一个又一个坑连起来的光明

  伴随着市场前景的看好,是资本的入场。

  目前,国内几家大的民营医美连锁诸如丽都、伊美尔纷纷走上资本市场。行业外的企业巨头们也在陆续接入医美服务产业链,如中信、复星、阿里、恒大、苏宁环球等;借助资本市场力量的互联网医美类企业也迅速崛起。

  今年8月,伊美尔挂牌新三板,汪永安头上顶着5年后对赌IPO的压力。但他坚持,“要做大做强,打出品牌,就要自己走到阳光下接受审视。”

  “量的时代过去了,质的时代到来;谁不重视质,谁就会下场。”汪永安说。

  2014年底,卫计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医生自由程度更高,医美行业再次迎来历史拐点。

  汪永安选择主动拥抱互联网,伊美尔和医疗美容O2O平台新氧合作帮助医生创业,开办个人工作室。“让医生个人技能创造价值,帮助他们完成由雇佣者变成合伙人的过程,搭建完整的成长路径,这本身也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汪永安说。

  另外,汪永安还将目光投向了依托基因检测技术的精准医美,以及更智能的光电设备和更聪明的新材料,如新的A+肉毒素,带麻醉剂的玻尿酸和3D打印的可降解材料。

  在医美行业浸染20年,汪永安把医美行业的发展比喻成“一个又一个坑连起来的光明”,他认为这不是一个人人都能“秒懂”的行业,但确是一个隐形成本很高的行业。如果对行业缺乏了解,贸然注入资本,可能就有为之前每个坑买单的风险。

  “还有一个冷峻的事实。大资本们的雄心与现实还是存在一定距离:一边是60%-70%的毛利率,可谓‘丰满’;另一边是可能10%-0的净利率,却是‘骨感’。” 汪永安谈到。

  采写/新京报记者 闫妍 实习生 刘建芳

编辑:张慧敏??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