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娃哈哈收入跌去226亿元,衰退中的食品饮料制造业如何转型?

娃哈哈收入跌去226亿元,衰退中的食品饮料制造业如何转型?

   2016-09-28 19:25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贴着快消品标签的食品饮料制造,在人们的认知中一直属于能够跨越经济周期,实现稳定并且高质量盈利的行业。然而发展总有峰谷,近期先是方便面与火腿肠销量的大滑坡令康师傅与统一营收暴跌,其后饮料市场也出现萎缩,行业巨头娃哈哈2015年营收跌掉了226亿元。

连巨头都遭殃的情况下全行业自然不景气,2016年民营制造企业百强名单中食品饮料行业入围了9家,包括上述巨头娃哈哈在内的情况下整体营收增速仅为1.7%,同时2016财富中国500强的食品饮料行业中,剔除饲料生产企业后18家食品饮料制造商营收整体下降高达11.7%,总营收减少了741亿人民币。

娃哈哈收入跌去226亿元,衰退中的食品饮料制造业如何转型?

但行业与巨头的不景气并不代表没有发展的机会,达利食品、上海梅林、海天味业、洋河酒厂及伊利股份的净利润此次均保持了高于两位数的增幅,双汇的母公司万州国际也逆势增长了8.7%。这一优异表现,多源于其在产品上的升级,以及对海外资源、市场的布局,而这一点正是娃哈哈等所欠缺的。

不同于互联网公司主要进行商业模式与流通渠道的变革,传统制造业企业通常会从产品特性升级来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伊利与蒙牛作为全国性奶制品公司,由于白奶业务毛利低且同质化严重,因此先后推出了高端奶制品金典与特仑苏,以及QQ星和酸酸乳等瞄准细分人群的奶制品饮料,在获得产品溢价、品牌价值的同时不断蚕食区域性奶制品公司保持发展的增速。

而国际化布局同样也能为食品饮料类制造业公司带来增长潜力。2013年双汇花费71亿美元收购了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及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由于美国猪肉养殖规模较大,安全程度高,因此这一国际化举措不仅能够提升双汇产品品质顺应消费升级,同时还能够熨平猪肉价格周期,实现“跨国套利”,例如在今年4月份国内生猪价格每公斤高达19元时美国猪肉价格仅为9元。

善用互联网资源也会成为传统食品饮料制造业的一大优势,调味品生产商海天味业,在丰富高端产品线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广告投放,业绩的持续增长很好的诠释了产业+互联网的思路。

但反观行业巨头娃哈哈,其多数产品已经数年没有变化,即不能够迎合原有消费者追求健康饮品的需求,又无法契合新一代消费者对于年轻产品、品牌的追逐,仅靠曾经引以为豪的庞大线下渠道控制能力,已经无法在电商、微商爆发的时代获得原有的成本与效率优势。因此未来娃哈哈的希望,或许只能寄托在对互联网、消费趋势也许更加敏感的接班人宗馥莉身上了。

消费产品本身虽然不可或缺,但产品形态、推广方式以及成本与价格等多方面都会综合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在产品迭代速度、消费者喜好变化愈发快速的今天,仅靠过去的手段发展而不思进取,将必然会倒在求变的新老公司身后。


2016年10月21日,亿欧将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举办“速度与激情·2016中国互联网+物流高峰论坛”,20+大咖参与分享,500+观众到场聆听,50+媒体进行报道,亲眼见证物流业的盛会请点击:详情页面,今年亿欧物流只此一场!

娃哈哈收入跌去226亿元,衰退中的食品饮料制造业如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