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争议不断的共享出行,在印度有哪些新花样?

争议不断的共享出行,在印度有哪些新花样?

   2016-08-15 10:48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共享出行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热门话题,围绕着它所带来的便利生活以及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各界的讨论焦点。日前,我国《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管理服务预约办法》正式出台,这意味着中国的网络约车终于合法化,共享出行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期。


作为共享出行鼻祖的Uber近期算是站上了各国市场的风口浪尖,先是遭到地方出租业强硬抵制,被迫退出法国和匈牙利市场;而后在中国与滴滴竞争过于激烈,被投资方要求停止烧钱竞争,更爆出合并为“滴ber”的传闻;而在印度这个中美之外的全球第三大出租市场,Uber与本土打车软件Ola也是大打出手。


共享出行在印度具备很好的发展条件,印度基础设施不完善、印度出租车数量少、没有统一的运营体系,民众出行非常不便。得益于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收入增加后的印度居民对更舒适的出行体验提出了要求。此时,共享出行恰好切中用户痛点,既解决了私家车资源闲置的问题,也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出行的需求。快速发展中的印度打车市场规模有望在2020年达到70亿美元(软银预测)。


国际出行巨头Uber已经进入印度市场,但迎接它的既有本土对标公司Ola的强势崛起,又有传统出租公司Meru的网络化布局。此外,还有众多初创企业在分食共享出行这块蛋糕,如Jugnoo、Orahi、Drive U等。



▲图片为2016年7月28日的App annie数据,印度出行领域APP排行榜


印度共享出行出现Uber、Ola两巨头并立的局面


Uber于2013年11月开始进入印度,当时主打高端车出行。虽获得部分用户支持,但市场占有率不高。截止2015年1月,Uber在印度市场的占有额仅为5%左右。随后,Uber在印度市场发力,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本土化举措,比如:


在支付层面,Uber全球的业务都是绑定信用卡或支付工具后进行直接扣款。但印度人民更依赖现金交易并且信用卡还不够普及。为此,Uber在2015年5月,首次提供现金支付功能。目前,在印度开展业务运营的27个城市中,Uber全部支持现金支付。


在业务层面,Uber于今年3月在班加罗尔推出摩托车租车服务UberMOTO,旨在解决交通拥堵和打车费用高等难题。虽然这一业务推出半个月后被叫停,但也不失为一次本土化的创新之举。


另一竞争对手Ola是印度打车应用市场的领军者,成立于2011年,目前已完成F轮融资。Ola的估计达5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日本软银、老虎基金、滴滴出行等。截止2015年7月,Ola透过印度科技初创媒体NextBigWhat宣称,Ola已经占据印度打车市场80%的份额,业务覆盖约102座城市。


除汽车出行业务,Ola于今年4月推出了线上呼叫电动三轮车业务,莫迪总理更为其站台,成首位乘客。这一业务主要针对小城市和三线城市,既解决居民出行难题,又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此外,Ola还在不断进行业务布局,今年3月Ola收购移动支付应用Qarth,搭建自身支付平台。同时投资20亿卢比帮助公司车辆向CNG(压缩天然气)汽车转型。Ola正在进行更全面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以对抗Uber。


Uber和Ola的争夺战加速了印度共享出行市场的发展,也让居民对共享经济有了更切身的体验。可在烧钱竞争中,市场上的其他玩家日子并不好过。


行业发展出更多细分领域,小公司以创新求发展


市场上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在老大与老二的争夺战中,老三消失了。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竞争时,非常可乐消失了;王老吉PK加多宝,和其正消失了。而印度打车市场上,在Uber和Ola疯狂竞争烧钱补贴时,其他小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



Jugnoo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雇佣三轮车为运输工具,按需经营多种LBS服务(地理定位技术)的公司,不但为用户提供交通出行服务,还承担了送货的功能。目前,Jugnoo已完成B轮1000万融资,估值约为1亿美元至1.5亿美元。


Orahi是一款针对办公室白领阶层开发的拼车软件,其利用算法为用户找到合适的乘客。目前Orahi已完成种子轮融资。Orahi的特殊之处在于乘客可自主选择共享乘客,例如只选择女性乘客,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女性安全。


DriveU是更专注于驾驶人员素质和乘客体验的平台。今年3月,DriveU完成了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公司目前只在班加罗尔、钦奈、孟买和德里运营,60%的用户为女性。


从各平台为抢占用户频出奇招的举动中可以看出,印度共享出行的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平台们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是政府政策的制约(执照之争),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抵制;另一方面是用户的不信任(新德里Uber司机强奸女乘客事件)和市场上价格消耗战的拉锯战。这些因素都促使平台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强化。


针对印度共享出行产业的一点思考


面对印度出行这片诱人的市场,入局者踌躇满志,恨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可若是平台各方面条件皆不成熟,贸然进入必然会受到重重阻碍。从现有的打车应用们遇到的阻碍看,以下几方面值得平台方重点考虑。


首先,从政策角度看,印度政府于今年4月要求网络叫车平台持有营业执照。而UBER和Ola在递交执照申请后,UBER的申请被直接驳回。Ola的执照申请则在审批中,交通部门将重新审核Ola旗下的所有车辆,尤其是panic button(乘客在危险情况下的紧急求助按钮)是否安装完成。


而此时,Meru则很快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原因在于Meru一直是政府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平台使用天然气车辆,司机具备运营资格证,收费严格按照政府标准执行。因此面对政策的监管,Meru则可高枕无忧。而Uber和Ola则要积极配合政府检查、提供相关信息、努力沟通。


其次,从市场的角度看,打车APP们应严格控制价格波动。印度人民对价格非常敏感。若各平台为抢夺用户进行大额补贴,会导致用户对网络叫车的心理价位预设过低。当平台方想恢复正常价格,用户流失现象将难以避免。因此,平台应控制用户期望值,在最初定价时充分考虑市场敏感性。


第三,关于产品的轻量性。考虑到印度互联网市场的特殊性——网速慢、流量贵,因此安装包小、打开速度快、页面流畅的APP更易获得用户认可。而在改进产品端的同时,打车平台们也应注意服务质量,如司机素质、接单时间、用户等待时间以及付费体验等。只有做好每一处细节才能留住用户。


最后,是关于打车应用的市场营销策略。现有用户对打车软件仍存在不信任心理,前段时间爆发的Uber司机强奸女乘客案件更是将大家的质疑声推向顶点。因此,打车软件在进行推广时应着重强调其安全性、合法性以及对司机的资质审查等。


由此可见,打车APP应从内外两方面着手,既要取得政府的认可,也要不断改善自身服务,树立安全、合规、负责的品牌形象。只有获取用户的信任才能更好的进行市场推广。


蛋糕之外,还有更多的甜点


共享出行市场的蛋糕虽大,可随着玩家的涌入竞争也是愈发激烈。此时仍在垂涎的创业者们不妨跳到局外一看,寻找出行领域的下一个市场增长点。


比如专车时代的来临。目前印度共享出行市场多为低价出行(价格虽高于公共交通,但低于出租车),随着中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对出行舒适度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因此,印度出行市场的下一个增长点可能会是专车领域。


和国内神州专车在低价的包围中仍然能够成为后起之秀一样,收入提高自然带来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在印度也相同。印度共享出行市场日益完善,用户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专车平台们只需打磨服务质量,而不用承担市场开荒的工作。


再比如,针对长途、特殊节点的拼车市场。未来随着人口流动量的增加,城际之间也将诞生共享出行的需求。而此时拼车的地理跨度也将大大增加,从班加罗尔到孟买,无需忍受大巴的颠簸也不必与开挂的火车抗争,拼车出行将以稍高的价格提供超值的服务。


以特殊时间节点为例,如学生放假回家时车票难买,此时三四个学生便可共同拼车回家,既利用了闲置的空车资源,也让回家的路途多了一种选择。


总而言之,共享经济在印度的发展空间巨大,尽管共享出行的市场竞争已呈白热化,可创业者们仍可从消费升级或后共享出行时代入手,做好准备迎接下一个市场增长点的爆发。而共享空间、共享教育、共享饮食、共享医疗、共享服务等市场的潜力仍有待挖掘。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任雨微,监制 | 张耀峰,排版 | 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