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合作》记者 屈菲菲
2016年6月11日,祖国大地一派热闹景象,各地都纷纷举办活动庆祝中国第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2016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并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非遗”保护体系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县”共4级保护体系。国家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级: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3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市级: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菏泽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33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县级:高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昆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衡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285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断发展流变至今,虽然随着族群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但对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是始终不变的。今天的“非遗”,如何保留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而减少人造的成分,如何继续保持日常性而减少节庆性,如何增强实用性而减少表演性,如何体现民间性而减少官方性,这才是还原前人的遗产对今天后人的作用,失去了这种作用,遗产就成了包袱。特别是今天看到的“非遗”,大部分是农耕时代形成并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地方保存下来,能否在现代化的大潮中继续发挥作用,如何避免被现代性同化而发挥作用,是有资格继承遗产的孝子贤孙必须考虑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同。我们基于西方的学术理念、按照西方文化分类方式和程序进行申报,也因为符合西方的价值评判标准而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过程中,“非遗”本身可能被肢解,系统的整体性可能被碎片化,活态性演变成标本化而走失了“非遗”原来的模样。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要保护,不是因为好看,而是因为有用!如果“非遗”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跟古董和艺术品收藏没有什么区别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非物质的无形的遗产更加重要,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文化多样性锐减,同时传统习俗和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如何让它后继有人、不在“孤独”中没落?带有民族DNA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数百年、数千年得以存活到现在,它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灿烂基因使我们的灵魂不会“孤单”,让它在城市化进程中得以永续,是我们要做的必修课。
图像版权路透图片标题山坡上许多房子倒塌大雨后摄政 至少有600人失踪后泥石流和洪水摧
副总统便士周三表示,他在总统特朗普的批评下表示赞成,他的言论指责了在白俄罗斯的夏
布里吉特Macron采访中证实,它将在星期五杂志,它的作用将是非依据一项法律,而是章程,阐
在星期三举行的仪式上,希瑟海耶(Heather Heyer)是一名32岁的受害者的母亲苏珊布罗
康沃尔郡的海鲜餐馆已经加冕最好的在英国每年食物指南,肘击坎布里亚郡L Enclume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