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三过草地“百将团”:山地战场新猛虎

三过草地“百将团”:山地战场新猛虎

   2016-07-25 17:32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三过草地“百将团”:山地战场新猛虎

新华社记者刘永华、樊永强、王德思

“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

走进位于山城重庆的陆军第13集团军某红军团,毛主席的题词扑面而来。

这是一支拥有红军血统的英雄部队:保留着红四方面军21个红军单位,先后参加140余次著名战斗战役,走出122位将军,创造了夜袭青龙观、伏击神头岭等我军历史上18个经典战例。

漫步营区,在团史馆,在宿舍中,在训练场……红军文化处处可见,红军战史人人能讲,红军传统代代传承。80年前雪山草地的记忆就这样穿越历史的长河,静静地融入红军团官兵的血脉中。

一个讲了80多年的故事,今天仍在传颂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第三次穿越茫茫草地。

野菜挖完了,树皮啃光了,钉在鞋底的牛皮也吃完了,只能吃皮带。红93师274团战士周广才想到走出草地就能与中央红军会师,他忍饥挨饿留下半截皮带,想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

如今,这半截饱含长征记忆的皮带珍藏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80年来,这个故事在周广才所在部队——红军团代代相传,成为新兵下连后的第一课。

“‘半截皮带’的精神内涵是‘铁心跟党走’,这是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核心内容。”红军团政委张立贤说。

红军团成建制保留了15个红军连队,涌现出“坚守英雄连”“渡江先锋连”等16个功勋单位和39名英雄模范。“知团史、学英模、当传人”是红军团常年开展的活动。

打开团队的微信公众号“猛虎心聆”,长征中的故事还有许多:

5连“特等战斗英雄”李步周,战斗中被6名敌人包围,他用冲锋枪击毙3人后冲入敌群拼刺刀,身中数刀依然坚持战斗,两名敌人被刺死,1人被俘虏。

3连“全国战斗英雄”卫小堂,带领一个班坚守前沿阵地,面对敌人一个营的猛攻,手腕被打穿、身体被炸伤,始终一步不退,打退敌人5次进攻。

被授予“甲等战斗英雄”的老团长顾永武,参加过110次战斗,全身负伤50多处,15颗弹片卡在肌肉里取不出来……

“红色记忆是一种力量、一种标志,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有永恒的生命力,是团队宝贵的精神财富。”二营教导员夏丹说。

团队礼堂内,一场名为“攻克剑门关”的话剧正在上演,观众是驻地中学的400多名中学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代代官兵自导自演,打造了以“半根皮带”“强渡嘉陵江”等红色素材为主题的精品节目。

“那是1935年3月,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上,敌人修建了密密麻麻的明碉暗堡,还用十匹骡子驮来四万银圆犒赏官兵,企图一举歼灭我军于剑门关下……”

上等兵贾康扮演的是担负攻占主峰任务的二营营长陈康。冲锋号响,陈康带领二营官兵向“防御到牙齿”的阵地发起了冲击。只见漫山遍野红旗招展,枪炮声、战马嘶鸣声、刺刀格斗声震天动地。陈康左背被子弹打穿,倒在血泊里大声喊道:“同志们,就是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拿下剑门关!”

当红旗插上剑门关主峰,礼堂沸腾了,掌声雷动,孩子们的眼眶挂上了泪珠。

“那些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连队,感到无上荣耀。”贾康说。

血战苏家埠、奔袭双桥镇、翻雪山过草地……团队历史上一幕幕火红的长征记忆,被浓缩为16组立体浮雕,屹立在团大操场的正面,被官兵称为“红军墙”。

红军团官兵的一天,是从清晨面对“红军墙”唱战歌,喊口号开始的。今年将满服役期的上士唐周说:“继承先烈志,无愧后来人。红军团的兵即使脱下军装,也永远是红军传人。”

一句高喊80多年的口号,今天依然响亮

1936年11月,为了掩护红军主力的安全转移,红93师在甜水堡地区设伏,试图拖住胡宗南的主力部队。

密集的枪声划破了大山深处的寂静。敌人架起十几挺重机枪分两拨交替扫射前进,红军将士被密集的弹雨压得抬不起头来。指挥战斗的师长柴洪儒知道,只有将敌我双方搅在一起,重机枪才能不起作用。

“猛冲上去就是胜利,大家跟我上!”待敌人靠近后,柴洪儒一声高喊,第一个冲出战壕。听到命令的将士一跃而起,跟着师长迎着敌人的子弹冲入敌群,只见大刀翻飞,刺刀见红,士气势不可挡,打的敌人节节败退。

80多年来,“跟我上”的呼喊声,始终响彻在红军团战斗的上空。

神头岭伏击战,八连连长邓世超腹部被子弹射穿,依然站在最前线指挥战斗;七亘村伏击战,战斗骨干杨绍清冲锋在前,1人独战7人;长乐村追歼战,身患重病的团长叶成焕带头冲出工事拼杀,打退敌人8次反扑,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仅仅抗日战争期间,红军团牺牲干部登记在册的就达150余人,其中营以上干部31人。

“有敢上刀山的排头,才有敢下火海的排尾。身先士卒始终是红军团的传家宝。”张立贤说。,

2008年贵州遭遇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恢复电网的一根线杆倒塌,等待工程机械需要3个小时。代理排长付仕奎二话不说跳入漂着冰块的水坑,指挥全班50分钟立起电杆,确保了施工进度。

2013年师里组织建制连主官比武,5连连长何山初次参赛成绩不佳,他把自己关进连队荣誉室,在连旗下跪了半个小时。之后连续两年从110名参赛主官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

新型反坦克导弹配发导弹连后,为尽快形成战斗力,干部骨干白天操作实装,夜晚研究原理,仅架设发射架一项每天要练上千遍,人人双手打满血泡,架设时间由大纲规定的80秒提高至40秒,首战射击6发6中。

上级抽考团队军事训练情况,连队主官纷纷请战,为争取一个考核名额争得面红耳赤。在军区对17个课目的随机考核中,红军团有8个100%合格,5个课目合格率超过90%,连续13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一次高原实兵演练,红军团的攻击出发阵地海拔4700米,氧气含量不足内地的40%,平常人跑几步就要歇一歇。而参战官兵不仅平均负重30斤,攻击的目标更是在海拔5034米的高地。

“在红军团面前,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如果有人倒下,第一个是我!”主攻连指导员陈聪第一个出击,官兵跟着他如猛虎上山,10分钟攻下高地,在场观摩的军委领导起立鼓掌。

“要求战士做到的,我们必须做得更好!”陈聪说。

飘扬了80多年的战旗,今天仍在高举

1934年8月9日夜,位于万源城西南的青龙山下一片寂静。

山沟里、松林间,数不清的红军将士静静潜伏着。青龙山只有一条石阶小路上山,敌人早已布下重兵把守。两侧的悬崖山风呼啸、青苔铺地,号称“猴子难攀,飞鸟难过”。

战斗开始了!战士们攀葛藤、搭人梯,手抠石缝,腹贴石壁,用带铁钩的竹竿和匕首一尺尺、一寸寸地艰难攀登。有人坠落,就有更多的人补上去。面对突然出现的红军,敌人来不及反应就被端掉了指挥部。

战后,徐向前总指挥亲临一线慰问,红四方面军总部授旗——“夜袭常胜军”。如今,这面战旗与红军团先后被授予的21个荣誉称号一起,保存在团史馆内。

“红军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能打胜仗’才是军人的最高荣誉。”红军团团长尚保雨说。

如今的红军团,早已告别了过去“挥旗呐喊冲山头”的传统战法,成为由“一把匕首一支枪”向“信息化特战化”步兵转型的急先锋。

高空有侦察卫星,低空有无人机,单兵配备了传感雷达……走进中军帐,一体化指挥平台上气象水文、战场交通、兵力部署等作战数据实时更新,作战态势网上同步共享,作战决心电脑智能辅助,作战命令跨级直达终端。

军官训练中心内,各级指挥员不仅要学习特种射击、特种爆破等基础课目训练,更加强化渗透破袭、敌后袭扰、搜剿占领、区域控制等特战战术训练,锤炼指挥步兵分队遂行特种任务能力。

打开训练周表,小型合成战斗群协同冲击、召唤空中火力支援等新课目进入训练场,空中打击力量与地面目标引导力量临机协调、目标毁伤效果综合评估与补充打击等联合专项训练进入外训场,以诸兵种融合探索作战编组、要素对抗、单元融入的基本模式进入演兵场……

“从重兵对垒到精兵夺要,仅靠体能称雄战场的步兵时代已经过去,催生官兵向特战化转型。”二营营长林江说。

一次实兵演练,蓝军指挥员摸不着头脑:红军时而搭乘直升机千里机动,时而渗透敌后实施袭扰,时而引导空中火力致命一击,认为一定是栽到了特种兵手里,没想到演习结束才发现,实施“斩首行动”的是一群步兵。

川西高原,陆空联合演习激战正酣。面对“敌”设置的工事和碉堡,传统打法就要“迎着子弹冲锋”。如今,红军团有了新打法:空军轰炸机覆盖轰炸,远程炮兵火力压制,新型装甲群协同冲锋,陆航直升机后方支援……

“战争样式不断变化,强军征程上还有无数的‘雪山草地’等着我们去征服,红军团必将全力以赴,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尚保雨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