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七岁起就孝老爱亲的“孝义好人”

七岁起就孝老爱亲的“孝义好人”

   2016-06-20 09:44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七岁起就孝老爱亲的“孝义好人”

本报记者刘婧宇

21岁的杨国强又黑又瘦,一米七八,体重却只有100斤出头。一身牛仔服,一双普通的运动鞋,两年前在“孝义好人”的领奖台上,他也是这身衣服。

以前一下班,杨国强就骑着半新的摩托车飞速回家。他的家在巷子最深处,一个没有围墙的院子,低矮的小平房里有他最牵挂的妈。

幼子反哺

杨国强生于1995年,是山西省孝义市胜溪湖街道办事处宜兴村人。六七岁的孩子,正是撒欢的年纪,杨国强却开始照顾母亲了。母亲郭孝瑞一直腿脚不便,在他7岁那年又摔了一跤,石头戳坏了颈椎导致高位截瘫。父亲有癫痫病史,本应避免从事重体力活,但为了养家去很远的地方打工挣钱。

小国强的脑海里深深刻下了父亲为给母亲治病挨家挨户借钱的身影,暗下决心要和父亲一起照顾好母亲。

每天睡前小国强都会把稀饭熬好,第二天刚蒙蒙亮,就起床生火热饭。即便父亲教过他,但刚开始还是经常满屋子冒烟,母子俩呛得又咳嗽又流泪。7岁的小国强比灶台高不了多少,必须踩着小板凳才能够得着那口大铁锅。每当大铁锅里咕嘟起热气腾腾的稀饭,小国强才能踏实点,“炕也暖和了,我妈也不会挨饿了”。

热好饭后他得帮体重两倍于自己的母亲起床,站在高高的土炕边,先使劲把母亲的腿拖到炕沿外,再架着母亲的胳膊连拖带拽地扶下炕。就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母子俩不知摔了多少次跟头,母亲觉得拖累了孩子,哭;他觉得摔疼了母亲,也哭。后来,俩人都摔习惯了,摔倒后再相互搀扶着慢慢爬起来……

杨国强记得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少来源于课外教辅书,5块钱一本。他没有和任何人说要买教辅书,自己心里算了一本账:一摞稿纸五毛钱,一根铅笔五毛钱,自己把教辅书抄下来就能省4块钱。于是,每天放学后他除了照顾母亲干家务,还得抄写借来的教辅书,之后再写作业。

有父母的笑脸,家就是个家。小国强渐渐长大了,力气远大过同龄人,能轻松把体重100多斤的母亲抱上轮椅。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八年。

扛起重担

命运再一次考验了杨国强。

2010年冬天,父亲杨宇旺突发心脏病离世。办完父亲的丧事,刚上初三的杨国强没和任何人商量,直接给学校打电话说要辍学,他要打工挣钱,要把这个塌掉一半的家重新撑起来!

初中都没读完,还是未成年的杨国强找工作并不容易,家里亲戚托了好多人帮说情,还虚报了年龄才在村旁边焦化厂找了份工作——调气工,就是站在炉温上千摄氏度的焦化炉顶端控制阀门,一个月工资1200块。

这份让成年人都很难支撑的工作,杨国强硬是坚持下来。身上经常沾满油污,三伏天里,隔温服全部湿透,十多厘米厚的特制隔温鞋,不到一个月就磨坏了,头发、眉毛、眼睫毛被烧更是家常便饭。排气管如果不通畅,他还得拿一根6米长的大铁棍去疏通,从排气管里拉上来时,大铁棍都软化了。

说到那些头发被烧、手被烫的经历,杨国强总是笑着,不时搓一搓与他年龄不相符的粗壮大手。他说,只要回家时听到妈妈说“我儿回来啦”,他就心满意足了。有一次,母亲睡着了没有回应,杨国强立即冲进屋里,硬是把妈妈摇醒了才放心。

长年遭受病痛折磨的母亲脾气很大,懂事的杨国强总变着法让母亲开心。左邻右舍常来串门,他悄悄地发现母亲总会多看两眼邻家大婶的银镯子,他又有了小计划,刨去日常基本开支后,要省出钱来给母亲买对银镯子。他说:“我没来得及向我爸尽孝心,现在虽然能力有限,但我要做能做的。”

瞒着母亲攒了大半年钱,他终于凑够了,不仅精挑细选了一副银手镯,还订了一个6寸的小蛋糕,作为母亲的生日礼物。而他自己,只记得十二岁生日吃过一次蛋糕,从那之后连零食都没买过。

乐观生活

2015年7月,杨国强突然发现母亲说不了话了,赶忙送到医院抢救,但医院表示无能为力。“我就那么看着我妈的瞳孔慢慢放大……”回忆着母亲去世的情景,杨国强一直望着天,眼眶微红,声音哽咽。

他多希望能再多伺候母亲几天,再苦再难他也义无反顾。他抽搐着大哭,哭到大脑缺氧,哭到手无法伸直、像鸡爪般蜷缩着。

今年4月份,在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中,杨国强被评为“孝老爱亲好青年”。他说:“我做了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只不过比别人早一些尽孝心罢了。”

如今,杨国强在孝义市一家商贸企业从事微信后台管理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办公室学习,现在他已经能用PS和CAD绘制简单设计图了,商场里不少店铺的LOGO就是他设计的。

“当时我放弃学业是生活所迫,现在要补上来。”杨国强擦掉眼泪,对未来依旧充满希望:“我想将来做一个辅助瘫痪病人行动的仪器,这样病人就能多出去走走看看。”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