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赓续创新血脉,经天纬地为祖国铸盾

赓续创新血脉,经天纬地为祖国铸盾

   2016-06-13 09:26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赓续创新血脉,经天纬地为祖国铸盾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张选杰、李兵峰)他们,把创新足迹留在青山沟壑、岩层深处,在一个个无名坐标之中,勾勒出一道道共和国安全屏障;

他们,把创新构想融入导弹号位、未来战场,用一个个现代国防工程,铸就了一柄柄共和国和平利剑。

他们,就是“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火箭军某所工程设计研究创新团队。50多年来,他们赓续创新血脉,为导弹筑巢、为祖国铸盾,成为人民军队创新征程中一面耀眼的旗帜。

用铁一般担当,勇于创新擎起民族脊梁

创新,从这个团队诞生起,就融入了血脉。

伴随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发展,这个团队不断抢占创新制高点,从“两弹”工程“拓荒人”成为导弹阵地建设“领跑者”,完成国家军队重点工程勘察设计、重大科研课题400多项,推动了火箭军阵地建设、作战方式等嬗变。

2015年,团队有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旁人没想到,这是高级工程师叶琳等人历经10年才攻克。团队人人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推动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出炉。

所政委许凤忠介绍,团队人人揣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一些企业提出挂靠一下,每年就可得几万、十几万元酬金,但没人为之所动。

创新是在荆棘中探路,需承受艰辛,甚至牺牲生命。

导弹阵地设计领军人物黄炳华,常年奋战在勘察设计一线,取得10多项重大成果。当得知一国防工程遇到难题,已患癌症晚期的他,硬是让人抬着自己进阵地解决。

1996年1月,中央军委授予他“献身国防现代化模范科技干部”荣誉称号。如今,他的儿子黄俊继承遗志,以导弹阵地为家,担纲完成全军首个重大通信项目改造升级等任务。

工程师范雅珍执行任务时病情加重,但不顾劝阻选择坚守,回单位仅16天就离开人世;工程师齐树山为得到第一手资料,总是第一个冲进试验场,年仅37岁就牺牲在岗位上……

铁一般的担当,让他们的创新脚印笃定坚实: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个大奖,近5年获得国家军队科技大奖数十项、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8项……

对接战场需求侧,把创新果实结在导弹阵地

这是一个特殊的出征仪式:一张中国地图,一纸机要密令,几名军人肃立。

工程师赵京伟等人的目的地,是硕大地图上的无名点,到那里进行战场资源勘察。

记不清是多少次出发,身着夏衣的他们,行囊中都带着厚厚的冬衣。

这个团队就是用一次次穿越四季的出征,把创新之花开在导弹阵地。

团队带头人、高级工程师谭可可说,阵地工程是遂行作战任务的基本依托,大家时刻用“我们设计的阵地能打胜仗吗”警醒自己,联结作战“需求侧”、对接部队“用户端”。

课题立项时,他们坚持从创新性、可行性等6个方面量化打分,淘汰近50%,确保研而有用、研而顶用、研而好用。这个团队人人牢记,每个点每条线都关系国家安危,每个课题都要惠及战斗力建设。

高级工程师潘玉龙等人在红蓝对抗演练中,白天当蓝军,上天入地给部队查找伪装漏洞,晚上当红军,手把手帮助提高生存能力。他们的“某工程伪装体系及应用研究”等21个成果,填补军内多项空白。

工程设计是门遗憾的艺术,但他们不断创新,努力把遗憾挡在阵地外。

BIM技术一出现,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将带来设计革命,率先成立小组进行攻克。

如今,他们获得全国“创新杯”BIM设计大赛一、二等奖,依靠这项技术实现阵地全寿命设计、管理和使用。

从工程设计“画图匠”到未来战场“设计师”,他们参与设计的许多国防工程,被誉为共和国和平安全的“保底工程”,他们的创新成果转化率高达80%以上,让创新成为了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播撒下火种,引领创新热潮激荡绿色军营

所长田庆龙说,在这个所,从领导到普通官兵,想创新、谋创新、钻创新氛围很浓,战士也是创新能手。

一级军士长张来峰研究出卷扬机导振装置,解决了钻杆脱落难题。

上士曹斌琢磨出移动装置,解决了大钻机上山难问题。

所领导带头当“创客”,不当“看客”,每个任务现场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但成果报奖的名单里,却鲜有他们的名字。

这个团队还利用下部队调研、指导等时机,影响带动基层官兵创新。

与地质打了35年交道的高级工程师罗立平,被官兵尊称为“罗石头”。

一次到施工现场,通过严格监测和分析,他对官兵们说:“按照施工进度,再过半个月,这里将会出现岩爆,必须做好防范和处理。”

“你是神仙?还能占卜未来?”官兵们半信半疑。

“每块岩石都有语言、有生命、有情感!”他回答。

后来,真如他说的那样,官兵们肃然起敬,请他讲授施工中的创新,一下讲了6课。从此,官兵们开始迸发科学创新的火花。

从自己当创客到众创孵化器,近5年来,这个团队为部队授课数百场,培养帮带人才百余名,联合攻克课题50多项,有力推动了部队战斗力提升。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