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申亮亮:英雄的样子

申亮亮:英雄的样子

   2016-06-13 09:24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申亮亮:英雄的样子

申亮亮在欢送仪式上留影,这是他在国内最后一张照片。(烈士生前所在部队提供)

6月12日,申亮亮骨灰迎接仪式在河南新郑机场举行。当日,烈士申亮亮骨灰回到故乡河南,烈士家属和社会各界人士在河南新郑机场参加迎接仪式。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黎云、曾涛、邵敏

北京时间6月1日4时50分,万籁俱寂的清晨。谁也没有想到,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马里加奥,爆炸发生。

中国维和战士申亮亮,用生命的代价,告诉国人和世界,中国在为维护世界和平努力付出。

当恐怖分子满载炸弹的汽车试图闯入营地时,这位29岁的年轻战士在发出预警之后,果断开枪,阻止了车辆突入营门并导致其侧翻。

随后,超过500公斤的TNT炸药在营门外爆炸。

巨大的爆炸冲击波,使哨位旁20吨重的压路机被炸飞落到了100米外,原地只剩下一个碾子。

申亮亮,牺牲在他的哨位上,成为中国维和史上的英雄。

6月9日,加奥、巴马科、恩贾梅纳、吉布提、卡拉奇、乌鲁木齐,长春,13600公里,20多小时长途飞行。

亮亮,我们的维和英雄,回到他的老部队,陆军第16集团军某工兵团。英雄回国的这一天,恰好是端午。长春的天气也如同它的名字,长空煦日。

迎灵队伍原计划有500多人,实际上达到了上千人,很多人被拦在了机场外边。人群肃立,哀乐呜咽。

模糊泪眼中,大家终于看到了英雄的灵柩。可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双重作用的此刻,谁又能辨清,英雄是什么样子?

英雄是白色的花环

灵柩上的白色花环,在风中微微颤动,好像战友的抽泣,又似亲人的抚摸。

灵柩里的英雄,似白色花瓣般纯洁、崇高。

熟知申亮亮的人,都知道他心眼不多,是一个有爱心、爱帮人、讲义气的热心肠、好哥们儿。

作为一个火车皮拉过来的新兵战友,申雪峰和申亮亮两人同乡又同姓,情同手足。2016年初,申亮亮回家休假,去了申雪峰家中看望伯父伯母,没想到刚好碰上申雪峰的父亲突发脑溢血,而申伯母却因惊慌不知怎么办。

申亮亮赶紧打电话叫救护车,把伯父送到了医院。手术需要两万元的费用,申亮亮二话没说,立即垫付了手术费用。事后,申雪峰感激涕零,申亮亮却宽慰他:“都是咱爸妈。”

得知申亮亮牺牲的消息后,乡里乡亲都来到他的家中,慰问烈士的家属。

“是个好孩儿!”这是乡亲们对申亮亮的共同评价。申亮亮从小就有礼貌,见到谁都热情打招呼;一直都是热心肠,农忙时看到谁家地里需要帮忙,他都会去搭把手。

已经72岁的王红梅老师说起20年前的学生,依然是赞不绝口:“这孩子懂得感恩,回来探亲,都会拎着水果点心来看我。”

对大学生士兵乔治来说,申亮亮就是他的知心大哥。乔治2013年刚入伍时,性格木讷内向,平日里基本不与人打交道。申亮亮主动凑上去跟他聊天谈心。乔治的眼镜坏了,申亮亮带他外出修理眼镜,一步一步打开了他的心门,与他交上了朋友。在申亮亮的鼓励下,乔治调整好了心态,发挥写作和播音的特长,已经成了团里的一号播音员。

“还没来得及感谢他,他就走了。”乔治的泪水里,满满都是兄弟之情、战友之爱。申亮亮牺牲后的一周时间,乔治夜不能寐,一口气为申亮亮写了29篇文章,他说,他以这样的形式,来悼念班长29岁的青春。

一起在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杨大维,对申亮亮牺牲前的一件事念念不忘。那件事,与一瓶矿泉水有关。

5月18日,申亮亮所在的第四批维和部队第一梯队到达马里巴马科机场,47℃的高温让人感觉如同置身蒸笼。由于联合国的任务包机随后就要返回,坐了20多小时飞机的申亮亮和战友们顾不上休息就投入了紧张的物资卸载工作中。

忽然,一个矿泉水箱子不慎摔开,几瓶矿泉水滚落下来。口渴难忍的杨大维建议,矿泉水反正都要发,不如一人先喝一瓶。

申亮亮拒绝了:“这是咱空运过来的物资,这里本来就缺水,下一步转机飞往加奥都指望这些矿泉水,你渴了你喝吧,我那瓶先留着。”

最后,迷彩服早已湿透的申亮亮没有喝,杨大维也没有喝。其实,杨大维对申亮亮的这一举动并不感到吃惊。他太了解申亮亮,“他一直就是这么一个胸有大爱的人。”

申亮亮从选上士官那天起,就默默资助吉林市山河社区丰满第二小学的贫困生,捐款捐物累计7000多元;2011年冬训,他带着两个班住在金珠镇一对八旬老人家,主动给他们打扫床铺,烧热水为老人洗脚搓脚,老大爷激动得热泪直流。

申亮亮回来了。6月10日的永吉县殡仪馆,上千名部队官兵、中小学生、当地群众早早地赶来,送别英雄。申亮亮的新兵班长杨宗春专门从湖南赶来为他送行,他要来见这位好战友最后一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孩在烈士遗像前,站了两个多小时,任凭泪水滑落。永吉口前友谊车队的15名出租车司机,组成车队,为烈士护灵送行……

英雄已不在,可他在战友、在群众中留下的爱永远温暖人心,圣洁如花的崇高形象永远激励人前行。

英雄是红色的旗帜

迎接英雄的现场弥漫着悲伤与哀痛。当国歌声响起,气氛更多了几分壮丽和庄重。

微风徐徐,拂过灵柩上的五星红旗。红旗波动,反射着灿烂的阳光,更显得耀眼。

灵柩里的英雄,心脏不再跳动,血液不再流动。可是,心脏仍是一颗红心,血液依旧鲜红。

原来,英雄是红色的!

很多人不会知道,为了这一次维和战斗的机会,申亮亮足足等待了3年。

2013年6月,得知部队即将执行第一批赴马里维和的消息后,申亮亮激动得一宿没睡着。身为班长的他向连、营、团三级写下了志愿参加维和的请战书:“决不放弃为祖国和军队去战斗的机会。”

就在这时,他被体检出有腰椎间盘突出,不符合维和选拔条件,“维和梦”也随之化为幻影。

2014年7月,团里又一次接到命令组建维和工兵分队赴马里执行任务。一如以往的血性与激情,申亮亮再次递交请战书:“我时刻准备上战场,这一次我绝不能再错过机会。”

这一次,申亮亮成功入选大名单,但还是因为身体原因,他沦为了“替补队员”。这意味着必须有人被淘汰,他才有出国的机会。

申亮亮仍然不死心,坚持参加了为期2个多月的封闭集训,期望能够补位成功。但是最后,因为没有一个“主力队员”被刷下,他还是没能等到“替补登场”。

心中的“维和梦”,从未因挫折而破灭,反而因时间的酝酿,变得更富能量。

腰椎间盘突出给他的体能拖了后腿。第二次落选后,他给自己制定了体能加练计划,每天别人起床时,他早已大汗淋漓跑完5公里,风雨无阻。同宿舍的战友肖雄还发现了申亮亮的一个“秘密武器”——一件15斤的隐形负重衣。

2016年,单位再次接到了赴马里维和的任务。这一回,申亮亮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选拔考核,在迷彩服的臂膀上,绣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代表国家参加维和行动。

5月18日,申亮亮作为第一梯队的官兵,从长春龙嘉机场出发,如愿以偿,远赴马里。

可谁能想到,申亮亮的维和之旅如此短暂。仅仅22天,他回到了出发的龙嘉机场,只不过没有出征时的热血澎湃,只有安详入睡般的永远无言。

为国披甲去,身裹国旗还。英雄的维和之旅虽短,却如夏花般灿烂。

“2号哨位报告,不明地方车辆强行闯卡,请求支援!”这是申亮亮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在接下来的37秒里,他对恐怖袭击的车辆实施拦截射击。随后,恐怖分子的车辆撞上了防护墙,侧翻,迅即燃烧,猛烈爆炸。

这37秒,是英雄生命的最后时刻。英雄的勇敢与果断,阻止了恐怖袭击的车辆闯入营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灵柩上的国旗,是对这名共和国军人的最高褒奖。国旗上的如血鲜红,便是英雄血性担当和忠于使命的深刻诠释与完美升华。

英雄是黑色的轻纱

人群里,最悲痛的是烈士的父母。而这一次,两位老人望到的,是儿子的黑白照片和相框上的黑纱。

儿子当兵后,两位老人见了很多儿子的照片:穿着军装,戴着墨镜,威武帅气。今天,他们是第一次见儿子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亮亮微微地笑着,如往常一样恬静。

只是,父亲申天国和母亲杨秋花能感觉得到,这张照片里的微笑,与自己相隔的不是中国到马里的一万多公里空间距离,而是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生死永别。

杨秋花的眼前一片漆黑,儿子没了,整个世界都黑暗了。她被人搀扶着,想哭,却哭不出声。这几天,她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完了,嗓子也哭哑了。由于过度悲痛,她几度晕厥,只能瘫坐在轮椅上。

父亲最先得到了儿子牺牲的消息,给正在地里干活的杨秋花打电话:“家里出事了,你赶紧回来。”杨秋花火急火燎地赶回家,看到的是丈夫和大儿子坐在屋里哭,问出了什么事,没人说得出话。当确认儿子牺牲,杨秋花当场晕厥。

遗体告别仪式上,杨秋花抱着儿子的遗像,紧紧地贴在自己脸庞,一声又一声地呼唤:“亮亮啊,亮亮,妈妈带你回家了。”

父亲申天国说,亮亮每次回家,都像小孩子一样搂着妈妈,前后左右地晃,“可会逗他妈妈开心了”。

在烈士生前所在连队,申亮亮的床位留在那里,衣柜里挂着他的军装。杨秋花扑在儿子盖过的被子上,久久不愿起来,她多想再闻一闻,属于儿子的气息。

2016年春节,29岁的申亮亮把女朋友带回了家,给了母亲杨秋花一个莫大的惊喜。儿子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杨秋花甚至还憧憬着,自己不久后就能抱上孙子,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

在申天国和杨秋花这对老实巴交的河南农民看来,幸福的日子是指日可待的。因为自己的儿子是如此懂事、有出息。

申亮亮中学毕业后曾打过一段时间的工,每月赚到的钱都会定期寄给父母。入伍后也是省吃俭用,不抽烟不喝酒,连衣服都不买几件。

哥哥姐姐成家后,申亮亮主动把赡养父母的担子接了过来,每月的津贴都定时存到母亲的银行卡里。2016年春节,他拿出所有存款为父母在老家贷款买了一套养老房。哥哥申明明回忆,不管是打电话还是发短信,亮亮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家里缺钱不?缺的话我从卡上取。”

申亮亮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后,姐姐看到他发回的荷枪实弹照片,反复叮嘱他注意安全,他在微信中跟姐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别和咱爸妈提,别让他们担心。”

可是如今,亮亮的事情再也瞒不住了,不仅是父母,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知道,一名中国士兵,为了维和事业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父亲申天国满脸皱纹里,写满了憔悴与痛苦。望着儿子的灵柩,老人不住地用手掌擦去眼泪。他知道,儿子这次一走,不像春节休假时,挥挥手说完“再见”,还能再回来。

但是申天国,悲痛里还含着满满的自豪感:“当兵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他牺牲是因为当兵,如果有下辈子,他肯定还会想当兵,我也依然会让他当兵。”

哥哥申明明,最遗憾的是弟弟没留下一男半女,“不然我都可以给他带大啊!”他看着相框里的弟弟,眼泪止不住地流。在帮弟弟装好骨灰之后,一直沉默的申明明忽然伏在骨灰盒上,放声大哭。

泪水涟涟,哀思绵绵。见到英雄回家,很多人都已经泣不成声。

护送烈士灵柩的礼兵们表情坚毅,却早已是满脸泪水。手捧遗像的战士走在最前,几次泪水滑落,泪湿戎装。

英雄是蓝色的贝雷

一顶蓝色的贝雷帽,交到了烈士家属的手中。这,是维和军人独有的颜色。

马里的天空也是这么蓝,蓝得如联合国徽章一般宁静、美丽。可是,在炎热无比的马里,一片贫瘠和荒凉,骨瘦如柴的儿童饥饿难忍,在垃圾堆里四处翻找食物。

这些,在申亮亮发回的照片里都可以找到。

在治安混乱的马里,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武装冲突与恐怖袭击。6月1日凌晨4时50分,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位于加奥的营地就遭受了汽车炸弹袭击。

这些,在申亮亮的照片里,是找不到的。

因为,他在这次袭击中,壮烈牺牲。但是,申亮亮一定知道,马里有多么需要和平。

和平安宁的生活,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维护国际和平,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军队共同的责任。这个蓝色的梦,在亮亮的心里,具体而深刻。

和申亮亮住一个房间的四级军士长肖雄说,亮亮的蓝色梦想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已经学习掌握了四种车辆和机械的操作,一直在为出国执行任务作准备。”

在申亮亮生前所在工兵团,团政委王兴海几度落泪,他是看着申亮亮从新兵成长为班长骨干的,他太了解这个阳光、外向的小伙子。“我们失去了亮亮这么好的战友,但大家履行维和职责,为维护世界和平奉献力量的决心一定不会丢。”

在中国派往马里的四批维和工兵,有三批出自这个工兵团。干部战士几乎人人都争着去维和,人人都想着上战场。多名官兵给团党委递交申请书,请求继承烈士未完成的遗志,接过英雄手中的枪,再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英雄就是我们的榜样!”

从刘鸣放到陈知国、刘仕利,从雷润民到郁建兴,从付清礼到杜照宇……再到申亮亮,中国军人已经为维和事业奉献了11个年轻而优秀的生命。但是,中国军队维和的步伐却愈发坚定、有力。

在苏丹达尔富尔,中国军人冒着随时可能遭受不明武装分子袭击的可能,坚持施工。

在黎巴嫩南部,中国军人在埋藏了约13万枚各式地雷的“生死场”里,排雷排爆。

在南苏丹,中国的步兵营在长巡,中国的医疗队为难民实施人道主义救援,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在利比里亚,中国维和部队被评价为唯一一支在雨季施工的部队。

在西撒哈拉、科特迪瓦等维和任务区,中国的参谋军官、军事观察员冒着战火,穿梭于各派别、各难民营间,及时为联合国提供最新情况报告。

在爆炸发生的马里加奥,申亮亮的战友们已经完成了受损房屋的修缮和工事加固。

……

他们,和申亮亮一样,都戴着一顶蓝色的贝雷!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