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医生成为百姓“健康守门人”
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陈骏(右)在指导社区居民陈三花日常用药(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家庭医生,曾被视为“高档生活方式”,而今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国务院医改办等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为何国家如此注重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国的家庭医生和国外一样吗?有了家庭医生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吗?这一制度能否优化卫生服务体系、提升群众医改获得感?
健康“守门人”
生病了先问身边“医生朋友”
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刘玮和签约居民建立了一个数百人的微信群。他的代号是“跑步哥”。“大家有健康方面的需要,我就跑步送达。”采访那天,刘玮完成了20多户家庭上门服务。
“和私人医生不同,我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的签约居民,定期对他们进行健康评估,掌握他们的主要健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刘玮说,“这可不是什么高端医疗,价格非常‘亲民’。我上门服务一次,医保患者通常自付不超过10元钱。”
记者跟随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麻峪社区卫生服务站金国清医师和李娜护师,到刘荃(化名)家中出诊。李娜首先观察了刘荃尿袋中的尿液,接下来,金国清给刘荃体检,测血压、听心肺等。刘荃的女儿说:“对于我妈这种术后康复的病人,家庭医生太需要了,不用费时费力反复跑医院、排队看病,也能够得到指导和检查。”
家庭医生同时也是百姓防病的一线主力。深圳罗湖医院集团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覆盖30万社区居民。家庭医生李智深发现居民黄先生服用降压药效果不理想,进一步体检后发现黄先生患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H型高血压,及时调整用药改善症状,还指导黄先生改变大口吃肉、少吃青菜、爱打麻将等不良生活习惯。
家庭医生既是健康“守门人”,也是就诊“引路人”,可避免老百姓被网络虚假医疗宣传所骗而盲目求医。《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主动完善服务模式,给予家庭医生专家号源、预留床位、对接转诊、延长配药量,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增强签约服务吸引力。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说:“家庭医生式服务,目的是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位医生朋友,生病了先问问身边的医生朋友。”
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的居民吴玉华自称是所在社区家庭医生黄岳岳的“粉丝”。“他把24小时开通的电话发给我们,他在办公室坐诊,病人总是络绎不绝,不在办公室,就一定是背着包走街串巷上门出诊,或者到活动中心给居民们上课做健康宣教。”吴阿姨说,家庭医生对和谐医患关系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区,以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为方向,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傅卫这样定义我国家庭医生的作用。
避免盲目就医
家庭医生助力分级诊疗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就医习惯、各方利益等因素,患者不信任基层医院,且在医疗机构间转诊难。家庭医生制度,正在成为撬动分级诊疗“生锈的齿轮”的重要推动力。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梁鸿指出,一方面,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慢性病逐渐呈现“井喷”格局,患者需要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社区干预服务;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趋于专业化、精细化,导致呈现出“高健康需求”与“高服务技术”之间的错位格局,在现实中很多患者很难准确找到相契合的医疗服务技术,就会出现诸多病急乱投医的现象。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借助家庭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够帮助缺乏专业知识的患者提升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医的行为能力,获得长期、协同的健康照顾。
2015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8450多万人次的诊疗任务,超过上海市门急诊总量的三分之一,接近三级医院的诊疗总量。2015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总诊疗人次数达4890余万人次,占北京市医疗机构诊量的21%。
上海市民熟悉的“老娘舅”、上海市人大代表柏万青这样做宣传:有了家庭医生做顾问,可以帮你“精确制导”,看到专家;而且有关部门已经决定,让大医院留出一部分专家号源专门给家庭医生。
3月的一天,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横东街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位居民匆匆赶来,告诉站外有一人出现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全科医生冯文凭立即带急救箱赶到现场,发现原来是自己的签约病人,80多岁的周萍(化名)。
当时,周大妈坐在街角的一把旧椅子上面色苍白,旁边一大片呕吐物。冯文凭简单问询了病史,立即给她做了血压、血糖测量和心电图检查,初步考虑为心绞痛发作,立即让她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由于是自己管理的病人,冯医生对她情况十分了解,大约5分钟后,周大妈情况明显缓解。冯医生搀扶周大妈回了站里,同时利用中心双向转诊通道,为她预约了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专家号。
叫好更叫座
期盼家庭医生惠及更多居民
近年来,家庭医生制度在我国方兴未艾。北京市2010年起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居民可自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并免费享受慢病管理等服务。上海自2011年起启动家庭医生制度构建,已覆盖全市所有社区,截至去年底签约常住居民1027.3万人。
在各地积极试点同时,居民就医习惯、全科医师短缺等问题,也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来了阻力,采访中,医生和居民们纷纷表示,希望通过良好的制度和氛围。使更多的家庭医生服务在社区,推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实现。
北京市丰台区苗圃东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爱心树”微笑服务团队队长高秀萍说,当前最迫切的是增进大众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正确认识和了解。“我们一个团队签了200多户居民,将来肯定会更多。相当一部分居民认为,我们是私人医生,一生病我们就必须入户诊治,不去就说要投诉。”
上海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兰医生曾在全国家庭医生中第一个荣获“中国医师奖”,她告诉记者:一方面,家庭医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用服务赢得认可;另一方面,也希望市民能给予更多的信任,全科、专科只是分科不同,不代表着水平高低,要对家庭医生更多一些信心和放心。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市民贺丽华退休前是一名社区基层干部,她说,现在社区老龄化特别严重,对家庭医生的需求量非常大。她还呼吁:“现在的家庭医生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要从职业发展、薪酬体系等方面制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逐步缓解家庭医生服务资源的相对不足。”
广州海珠区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年前在全市率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主任刘世兴说:“家庭医生制度刚刚起步,希望政府在医改中更重视强基层,壮大家庭医生队伍。”
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在收入分配、职称晋升、评奖推优等方面予以倾斜。
(记者仇逸、胡浩、李亚红、周强)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图像版权路透图片标题山坡上许多房子倒塌大雨后摄政 至少有600人失踪后泥石流和洪水摧
副总统便士周三表示,他在总统特朗普的批评下表示赞成,他的言论指责了在白俄罗斯的夏
布里吉特Macron采访中证实,它将在星期五杂志,它的作用将是非依据一项法律,而是章程,阐
在星期三举行的仪式上,希瑟海耶(Heather Heyer)是一名32岁的受害者的母亲苏珊布罗
康沃尔郡的海鲜餐馆已经加冕最好的在英国每年食物指南,肘击坎布里亚郡L Enclume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