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及时坦诚发声,才能获得主动权

及时坦诚发声,才能获得主动权

   2016-06-01 10:04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及时坦诚发声,才能获得主动权

记:社交媒体、移动通讯等新媒体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官、媒之间更透明地对视?

张:从今天的媒体环境来说,官员已经逐渐从“小黑屋”走进互联网时代“玻璃房”了。过去官员守在“小黑屋”里,相对来说比较神秘,如今有了社交媒体,形成了一个“人人可能被监督、人人可以去监督”的舆论环境。在越来越透明的环境当中,每个官员都不能置身事外,他在公共场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如同在“玻璃房”中。一旦官员言行失当,就容易被舆论敲打。

但要注意的是,社交媒体也在为官员赋权,如今官员发声的机会、渠道也多了。而且官员所在的单位也有政务微信和微博,碰到公共事件最简单的应对就是及时讲真话,这也是“媒商”高的体现。

如果能及时告知、主动告知、反复告知,基本上就可以做到从容不迫地应对舆情。事实上,与其被动去说,不如主动去说,以体现姿态积极;与其遮遮掩掩地说,不如充分地说,以体现坦诚;确实有些新闻事件的情况比较复杂,老百姓有些怀疑甚至社会上出现一些阴谋论,但如果真诚地去说,大部分公众还是可以理解的。

记:新媒体时代的舆情传播,还有哪些新特点?

张:现在有几千万个微信公众号、几亿个微博,确实也带来一个问题——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舆论信息传播中,官员比任何时候更容易中枪、被污名化。其实,很多网络举报帖,可能七分真实三分夸张,专业媒体一般会进行核实,但很多自媒体在转载时往往缺少核实,会导致不实信息被快速传播,这就会让一些地方官员“躺枪”。

理论上讲,如果官员能快速出来辟谣,所属机构可以发声,情况会好很多。但难就难在,社会上确实有一些民众对官员有偏见,他们看到一些负面消息和谣言,更倾向于“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这种“污点记忆”“负面记忆”一旦形成,想要擦除是非常难的。

官员辟谣、澄清也很难,因为总有人不相信。现在有一些“野蛮女友式”的网友,当官员说“好吧,我来给你一个解释”,网友就说“我不听,你说的都是骗人的”;当官员出面表示对此负责的时候,网友就说“我不信你能真正负责”。如果官员能够像总书记讲的,经常到网上听听不同意见和批评的声音,容忍批评的胸怀会更大。

记:一些热点事件中,政府部门发布了消息,但很多网友都不相信,总觉得事情会出现“反转”。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张:这种现象在学术上被称为“塔西佗陷阱”:当一些部门失去公众信任的时候,不管如何发声都是不被信任的。但对于官员来说,不管有多大比例的公众相信和接受,都要努力地发声。这是岗位的必然要求,公务员不仅要对公众服务,还要回应公众的质疑和关切。

记:所以,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单向度的负责方式是个难题?

张:我国在信息公开、新闻发言人制度实施以后,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现在看来,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政府部门与上级领导之间是单向传播,而不是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实际上,改善信息发布的机制、健全透明政府的信息保障制度,还是很重要的。尤其在网络时代,不能及时回应,就会在舆论上陷入被动。

记:就你的观察,官员与媒体打交道时,最佳姿态的是什么?

张:最重要的不是去讨好媒体,也不是去迎合媒体、顺从媒体,当然也不是抵制媒体、防范记者、摆平媒体,而应该不卑不亢、从容淡定,其实我觉得媒体也会欣赏、尊敬这样的官员。

我们欢迎的首先是专业自信的官员,其次就是做到真诚淡定,最后就是讲人话、讲真话。有句话我觉得很好,“一个官员要记得立场是人民的,但是话语是自己的。”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