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媒商”,不只是学会“应对”
记:在一些突发事件尤其是敏感事件中,有些领导干部不愿见记者、不想发声,而有些领导干部用的全是一眼就能识破的“套路”,这些都是媒介素养不高的表现吗?
张:不敢见记者、不敢面对媒体,是不少官员的常见心理。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担心自己说错话。过去有官员因一两句错话而传为笑谈,例如,某官员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表面上是反问或口误,实质上却暴露了他的某些认知问题——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了起来。
身处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有可能官员99句说得很好,只有1句说错,就变成了被围观的对象了。如果是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发言不当,组织上会认为他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在舆论场上也容易被围观、批评。更极端的情况是,官员的某些言论成为舆论焦点,可能让当事人遭到“人肉搜索”,甚至让他付出更大的代价。
当然,目前官员面对媒体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他们的媒介素养似乎越来越高了,但其实只是通过一些培训、讲座,学到了一些“应付”舆论的技巧。比如,讲话滴水不漏、在周末或半夜发布公共政策。过于注重“套路”,其实有些本末倒置,不能把信息公开当成一个纯技术问题,履行政府职责、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才是“本”。
不过,这其中存在一种两难困境——如何在真诚和控制之间保持平衡。在新的舆论形势下,这对有些官员来讲是新课题。
记:官员媒介素养良莠不齐,有哪些原因?
张:官员媒介素养不仅仅与官员有关,应该将它放在媒体、官员、社会的复杂生态中加以考量。它涉及媒体生存环境、记者职业生态以及特定地方的政治生态等多个因素。
碰到负面事件,应对不当的官员通常会有几种表现:第一种是拒绝采访,媒体联系时挂断电话或称自己不在,还有一些官员见媒体上门就闭门谢客、落荒而逃,甚至还闹出官员面对摄像机镜头否认自己身份的笑话;第二种是媒体正在采写报道,官员想要把报道摁下来,千方百计阻挠报道,或找媒体打招呼,或私下与少数不检点的记者做交易,或托关系找领导防止信息扩散。
一些基层媒体的报道会因各种原因出现夭折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官员的傲慢;同时,有些记者职业素养不高,让地方官员觉得给记者好处就能堵住所谓的“负面”报道。
其实,领导干部害怕说错话,也跟历史上传统的官场文化有关。我们比较强调低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些观念让不少官员认为低调没有坏处,高调可能会招来麻烦,于是选择宁可低调也不愿张扬,宁可沉默也不愿发声,宁可回避也不愿走向台前。这其实是要不得的。
记:虽然“低调”是传统,但不同地区的官员面对媒体时,“面貌”似乎也有所不同?
张:是的。特定地方的官场文化和媒体环境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在媒体报道空间比较大、媒体竞争激烈、媒体舆论监督相对发达的地区,官员整体媒介素养也高一些,他们毕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也经历过更多考验。
所以,我们能观察到一种现象,舆论监督压力越大,官员“媒商”反而越高。一旦发生公共突发事件,他们快速进行信息公开的意识也会越强。相反,本地媒体的结构越单一,竞争不激烈,媒体本身的舆论监督能力也越弱,当地官员长期被“宠着”。那些在温室当中成长起来的官员,媒介素养就没那么高。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图像版权路透图片标题山坡上许多房子倒塌大雨后摄政 至少有600人失踪后泥石流和洪水摧
副总统便士周三表示,他在总统特朗普的批评下表示赞成,他的言论指责了在白俄罗斯的夏
布里吉特Macron采访中证实,它将在星期五杂志,它的作用将是非依据一项法律,而是章程,阐
在星期三举行的仪式上,希瑟海耶(Heather Heyer)是一名32岁的受害者的母亲苏珊布罗
康沃尔郡的海鲜餐馆已经加冕最好的在英国每年食物指南,肘击坎布里亚郡L Enclume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