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南靖:技术治污,养猪也环保

南靖:技术治污,养猪也环保

   2016-06-01 11:09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南靖:技术治污,养猪也环保

用上治污设备后,养猪场摆脱了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局面。

人工湿地对降低总磷浓度效果明显,成为净化养殖废液的重要一环。

水系发达的南靖是漳州重要的水源地。但这个山区县也曾是生猪养殖大县,多年来,不规范的养殖让流域不堪重负。

去年,一场声势浩大的生猪养殖污染整治行动在全县开展,一年内,超过350万平方米的猪圈与70万头生猪退出禁养区。然而,在水涨船高的猪市行情下,行政力量虽然立竿见影,却留下死灰复燃的空间。为此,南靖引导养殖户用技术改造生猪养殖业,为“二师兄”撕去“污染大户”的标签,从农业源头推进流域治理。

史上最严

生猪养殖整治

高峰时,南靖全县生猪存栏量超过200万头,等于每个人养6头猪。

陈六二是靖城镇下割村的老书记。去年卸任前,他干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参与清理了村里数万平方米的猪圈。对他来说,一块心病终于了却。

“不规范的养殖对环境危害无穷,苍蝇满天飞,一脚就能踢中十来只苍蝇,饭菜上桌一定是苍蝇先吃。”陈六二所在的下割村位于西溪边上,全村养猪让村里的河流成了“黑龙江”,“找个洗手的地方都没有”。

水质监测数据同样触目惊心。南靖生猪养殖以散户为主,大多不愿意进行环保设施投入,污染直排。监测结果显示,在下割村这样的生猪养殖集中区域,水体氨氮浓度曾超标100多倍,总磷浓度超标400多倍。

去年开始,南靖启动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生猪养殖污染整治行动。禁养区内的所有猪圈被如数拆除,禁养区外只保留存栏量高于400头的养猪场。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清理指标的挂钩干部,将面临诫勉谈话、年度考核不合格、就地免职等惩处。

行政强制力的效果立竿见影。一年多来,全县共清理猪圈353万平方米,消减生猪70万头。只有308家规模以上养殖场得以保留。

生猪整治的效果,也逐渐反馈为流域水质的提升。以芗城区与南靖县交界断面的靖城桥监测点为例,当前,监测点的氨氮浓度为0.4mg/L,总磷浓度为0.21mg/L,基本达到了三类水的标准。而去年同期,这两个指标分别为2.2mg/L和0.6mg/L。

但是,流域污染威胁并未因此终结。在南靖县环保局副局长刘坤生看来,行政力量治水,难以标本兼治。“猪肉行情看涨,一头6个月出栏的猪,利润超过1300元。养殖户铤而走险恢复养猪的可能性很大。”

更大的隐忧在于,被保留的300余家养殖场,若不进行规范化养殖,同样后患无穷。

用环保技术改造传统畜禽养殖业,成为大势所趋。由此,一批环保治污企业应运而生,落地南靖,并以朝阳行业的姿态兴起。

“技术帝”

助污染大户逆袭

这几天,山城镇坎仔头村的养殖户李天助,忙着和王海兴讨教如何优化环保设备,以降低排放物的总磷浓度。原来,环保部即将出台更高标准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此,李天助决定追加15万元环保投资。

龙岩人王海兴,是漳州联南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早年,他在承接水电站工程中,目睹了农业污染给水体带来的致命伤害,“水面上漂浮着厚厚的猪干粪”。2009年,他决定投身环保业。联南强成为省内少有的专注畜禽污染治理的企业。

通过与中科院厦门城环所、厦门大学、北大环境技术研究中心等专业力量对接,王海兴团队研发出了一套畜禽养殖环保设备与解决方案。最初,市场反应冷淡。直到各地环保政策日趋增压,“技术帝”才开始被广大养殖户接受。

“以往对畜禽粪便,养殖户大都采取粗放的干燥法,并不能根除污染。对于液体排放物,传统的生化降解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投资高;而采用化学加药处理,不仅运行成本高,还会产生二次污染。”王海兴认为,畜禽污染整治,重在找到高性价比的模式。

2012年,李天助的养猪场引入了联南强的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下,生猪粪尿要先通过固液分离机进行渣液分离。分离出来的粪渣,进入快速干燥发酵塔。发酵过程产生的高温,杀灭其中的蝇卵、虫等。6到10天后,粪渣便完全腐熟,含水量低于35%,可用于作物有机肥。废液则通过管道依次进入沉淀池、曝氧池、人工湿地、氧化塘,历经物理与生物净化过程,最终实现达标排放。

其中,微生物的选育是技术核心。“根据不同的养猪场,选择降解能力强的微生物,并进行专业化的培育。”王海兴说。

而对于最难降解的总磷,人工湿地作用显著。通过种植狼尾草,添加贝壳、煤渣,人工湿地能够实现物理与生物降磷。同时,狼尾草还能做饲料。500平方米人工湿地,一年可收割约60吨狼尾草。

采用这套技术后,李天助的养猪场摆脱了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局面。前年,他如愿领到了福建省排污许可证,并成为福建省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

更重要的是,成本并不算太高。由于生猪存栏量超过5000头,李天助一次性投入120万元购买设备。之后,设备的运行成本主要体现在电费上,每个月约为2000元。

技术治污

成为共识

越来越多的现代治污理念与技术,被南靖养殖户应用。目前,全县备案的养殖业环保企业就有七八家。

除了联南强的治污模式被40余家生猪养殖场引进,舍外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模式,也被超过130家中小规模养殖场广泛运用。此外,漳州农业系统积极与科研院校对接,引入多元化治理技术。最新的案例,是从厦大引入的一站式生猪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去年12月,联南强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正式登陆“新四板”。这意味着,更加人性化的治污技术将得以转化应用。“从前端固液分离到后端排放,都直接在车间里完成设备生产,在养殖场组装完毕后即可投入使用,避免了现场作业的烦琐,并可进行智能控制与远程监控。”王海兴认为,进行设备化改造后,畜禽污染治理模式将更有利于推广复制。

此外,委托建设与运营模式,也将成为可能。“在生猪集中养殖区域,由政府、养殖户、企业三方出资,企业参与建设污染处理厂,集中处理养殖污染排放。”王海兴表示,集中处理模式下,养殖户只需专注养殖,无需为环保忧心。年内,联南强将在省内建设20个以上这样的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