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环境好了,连家船民笑了

环境好了,连家船民笑了

   2016-06-01 11:05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环境好了,连家船民笑了

环境整治后,海产品不仅数量变多了,质量也变好了,渔民乐开了花。

夕阳下,白鹭在滩涂和红树林间自在地穿行,从海边满载归来的村民们嬉闹着回家,一排排整洁的房屋中传出阵阵饭菜香气……这里就是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一个连家船民聚集的纯渔业村。

上世纪90年代,在各级关怀下,连家船民大规模搬迁上岸的序幕正式拉开。至2013年,8个自然村共632户2698人全部上岸,圆了“安居梦”。

“船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海上,垃圾都是随手扔进海里。”上岸后,环境问题渐渐成为影响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村民也开始关注起了环保。

卫生环境曾经全市最差

溪邳村地处闽东东南沿海的盐田港畔,依山面海。这个现在看起来干净整洁的小渔村,在4年前,竟是福安市里环境卫生情况最差村。

“溪邳溪邳,垃圾乱扔;不分四季,飞舞蚊蝇。”这是过去溪邳村卫生环境的真实写照。当时刚刚上岸的连家船民不注意环保,渔船的柴油肆意污染海水,随手乱扔垃圾,无论是海面还是村道上,垃圾随处可见。滩涂更是重灾区,不仅有垃圾,还有“生生不息”的大米草。

“大米草真是个很坏的东西,严重影响了滩涂环境。”溪邳村村主任江宽全说。大米草喜好盐碱湿地环境,适合在海滩潮间带的中潮带生长,与这一区域的贝类、蟹类、鱼类及藻类争夺空间。

退潮时,大量的垃圾便顺着溪水流向大海;涨潮时,垃圾又漂回滩涂,而肆意滋生的大米草,让鱼虾绝迹。溪邳村群众吃足了苦头,下决心治理环境。

知耻后勇 大打翻身仗

治理环境从何处着手?大家众口一词:大米草。2013年,在镇政府支持下,村两委花费40多万元清理大米草。

“开着挖掘机,挖下去一两米深,彻底拔除大米草,斩断它再生的可能性。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大米草来说是‘斩首行动’,可以申请专利了!”镇党委书记蔡龙玉形象地说道。

清理工作持续了3个多月。村干部们借机开展环保宣传,掀起了整治环境的热潮。“大会小会动员群众,走家串户教育村民,希望他们爱护环境就像爱护自己家一样。”村里配备了2名保洁员,适时配全配齐垃圾箱。村民看到海漂垃圾和大米草就随手带上岸,集中处理。

环境一天天变好,以前滩涂上不见了的跳鱼、章鱼和蛏都回来了,就连白鹭也渐渐多了起来。

海产品不仅数量变多了,质量也变好了。溪邳蛏苗大小均匀,品质上乘,年产量达10吨,价格最高时,一公斤能卖到40多元。

村民刘发凤开心地说:“我今年光靠蛏苗就收入1万多元呢。”

换个方法“吃海”

临海而居,连家船民最熟悉的生产方式当然还是靠海吃海,不过现在的“吃法”与以前不一样了。村两委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养殖业,深化产品加工业,以更科学环保的方式“吃海”。

村民陈元庆说,现在我们的养殖理念是人放天养。 溪邳村拥有海域面积5000亩、滩涂面积3000亩。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是大自然的恩赐,需要村民妥善利用。

村两委依托海洋与渔业局、水产协会等部门,定期组织举办水产养殖培训班。村民刘明福带头创新研发出“瓶养章鱼”技术,章鱼养殖产量逐年提高。现全村网箱养鱼3380箱、吊养牡蛎3350亩、滩涂养殖600亩、海带养殖186亩、龙须菜养殖1500亩、池塘养殖400亩。

讨小海已经过时,经略海洋才是发展之路,溪邳村的连家船民们成功转型,成立了网箱养鱼、塘内养殖品牌、无公害生态滩涂养殖等三个合作组,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2015年的150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