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当华安五凤楼遇到台湾规划师

当华安五凤楼遇到台湾规划师

   2016-05-31 14:40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当华安五凤楼遇到台湾规划师

望乡楼

5月29日,75岁的林木生在自家五凤楼的院子里,招待一拨厦门来客。林木生是华安县湖林乡大坪村村民。两年前,他将自家老厝租给台湾人林建文。随后,这栋楼被改造为民宿,并被命名为“望乡楼”。

五凤楼是闽西南地区的传统土楼民居,在华安农村广为分布,但不少已闲置。台湾乡村规划师的到来,改写了五凤楼的命运。

保楼

林建文来自台湾旅游世家。在台湾,林家经营了近50年旅游生意。家族企业龙之林旅游公司的业务遍及岛内,是台湾地陪、生态教育农场等业务的开创者。如今,他们以乡村规划师的身份来到福建,开启了新的创业之旅。

谈及土楼,许多人只知客家土楼,却不知道五凤楼。林建文与五凤楼结缘,始于10年前。当时,林家老邻居黄明富来到大坪村开办茶园,林家人也随之多次到这里避暑度假。对于五凤楼,他们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五凤楼是清代、民国以来建造的夯土建筑,因飞檐形如鸟翅,格局为三堂两落,得名“五凤”。五凤楼神似北京四合院,被称为“南方山乡里的北方宫殿”,更饱含着对闽南文化的传承。

两年前,林家得知村里的一批五凤楼将要被拆除,便萌生了保护与改造的念头。当时,五凤楼普遍面临危机,大部分老楼早已人去楼空,甚至被废弃闲置。由于年久失修,不少五凤楼部件腐朽,外墙剥落,坍塌者不在少数,逐渐被水泥房取代。

“五凤楼危满疮痍,凤去鸟来鸠占房,楼倒房塌草睡床,记忆从此人烟枯。”林建文曾为此赋诗感慨。为了留住闽南乡村的记忆,林建文等人成立了漳州乡林休闲旅游有限公司,先后获得8栋五凤楼10至15年的使用权。

“处于大山深处的大坪村资源禀赋优越。针叶林覆盖率高,地下富含水晶矿,生态环境适宜养老休闲。” 林建文的侄子林仲于认为,大坪村宜居程度高,且有不少可待挖掘的人文资源。

林家的计划是,引入台湾经验,对五凤楼进行改造,并在大坪村发展乡村旅游。

改楼

望乡楼,是一座始建于1979年的五凤楼,也是第一栋被改造的五凤楼。尽管房屋已被租用,但林木生一家并未搬离。作为老住户,他喜欢在院子里泡上工夫茶,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讲讲大坪村的故事。

“能够让五凤楼的记忆世代延续的,永远不是商业的力量,而是他原来的住户,以及活态传承的文化。”林仲于说,他们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在地化,保证原生态,尽量减少人为干预与破坏。

因此,8栋五凤楼接受了修旧如旧的改造。在这个前提下,每一座五凤楼都被赋予了不同的主题与功能。比如,以“柠檬屋”“竹里屋”为主题的民宿、以“雾道古楼”为主题的农村旧物件展示馆等。

“龙门客栈”的定位是餐饮接待中心。该楼位于水田边上,屋后茂林修竹,周边散养着土鸡、土鸭,夜晚蛙声一片。一楼的农家餐厅,为游客供应原汁原味的山野好料。二楼的房间则被用作农耕文化展示馆,台湾原住民馆、高山茶屋馆、华安特有奇石馆等不一而足。五凤楼之外,林建文等人充分利用当地林业、农业等原生态资源,串联起了乡村旅游的完整路线。其中包括,120亩的生态观光茶园、地标建筑“水晶屋”、竹林步栈道等。

与大部分村落一样,大坪村也面临着垃圾处理问题。为此,乡林休闲旅游有限公司投入近200万元,在村子里建起一座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可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公斤以上。6月底,该处理厂将正式投入使用,使生态环保的理念贯穿于乡村游中。

引客

在台湾乡村规划师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投入到五凤楼的改造中。华安土楼所在地的仙都镇大地村,以五凤楼为载体的餐饮、住宿业方兴未艾;湖林乡湖林村的云林茶业,在做生态茶园旅游的同时,涉足五凤楼改造,现代化装修后的五凤楼吸引了不少游客。

不过,林家规划师认为,当前的乡村旅游开发,要避免陷入两大误区。一是让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建筑,取代了乡村原有的风貌与味道;二是商业味过重,大兴土木,破坏乡村风情。

几年来,大坪村五凤楼已累计接待了2000人次游客,但有四成游客给出了并不正面的反馈。其中,最被诟病的便是,民宿便捷性不足。“五凤楼的房间,大多没有卫生间和空调。”林仲于认为,这是坚守原生态的代价,他们将依然坚持“重原生态”的开发路径。

林仲于认为,乡村旅游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是乡村游高度发达的台湾,也走过类似的弯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岛内农业出现停滞,为此台湾加快探索农业升级、转型之路,随后乡村游逐步兴起。”他说,目前岛内乡村游依然存在“重原生态”与“重人为开发”两种态度,希望今后能找到文化与商业兼有的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