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假如没有林肯,美国将会怎样

假如没有林肯,美国将会怎样

   2016-05-27 10:53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假如没有林肯,美国将会怎样

▲林肯图片来自网络

南北战争后至今,美国再未发生过内战,这是林肯留下的政治遗产:惨烈的战争,为美国的政治正确划下了红线——统一是美国宪法第一要义,谁也不能碰

关山远

好莱坞大片《美国队长3》票房大丰收。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内战”,超级英雄们决裂成两派,分别以“美国队长”和“钢铁侠”为首,大打出手,全面火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突然想起美国历史上真实的内战,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南北战争,还有在南北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林肯。

在科幻电影中,假如没有超级英雄,美国不知毁灭了多少次;在真实的历史中,假如没有林肯,美国又会怎么样?

1861年4月12日清晨4时30分,一枚迫击炮弹带着尖啸声命中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港的萨姆特堡。史学家公认这是南北战争正式打响的第一炮。

怎么办?这是摆在美利坚合众国新任总统林肯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1860年11月,林肯当选总统,翌年2月4日,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成立,宣布脱离联邦。但此时林肯还没想到要动武,在3月4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他强调不会改变现行的奴隶制,并向南方表示友好。演说结尾处,林肯再次呼吁和平:

“就地缘而言,我们不可能分离。我们无法各自走开,我们之间无法建立高墙。夫妻可以离婚,不再见面来往,但我们国家不能这样。他们不只是要面对面,他们要交往,要不停地交往。交往在分裂后会比分裂前更容易吗?与外国人订约会比在朋友间制定法律容易吗?陌生人之间的协议会比朋友间的法律更为忠实地被执行吗?同胞们,请大家冷静、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没有价值的东西会随时间而消失。那些心怀不满的同胞们,在内战这个问题上,选择权在你们手里不在我这。政府不会攻击你们,你们不会受到攻击,除非你们自己挑衅。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绝不能成为敌人。情绪也许会威胁我们的关系,但绝对无法割断我们之间的爱。”

不得不承认,林肯是一个伟大的演说家,尤其是葛底斯堡演说,已成不朽之经典。林肯出身贫寒,15岁时才开始认字,不甘于一辈子受穷,少年时代常常步行15英里去镇上听律师辩论,在田间劳作时,就模仿他们的演说。他认字很晚,却如饥似渴地细读了大量书籍,锻炼自己的谈话策略和辩论技巧。从政后,他的出众口才,很快让他脱颖而出。

当然,仅仅有口才还是不够的,林肯深知他所处的美国最大的危险是什么,那就是“撕裂”。1858年,林肯以一篇题为《裂开了的房子》的演说参加了伊利诺伊州参议员竞选,他把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比喻为“一幢裂开了的房子”:“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因此,林肯一旦当选总统,南方坚持奴隶制的种植园主无法忍受,他们成立了“美利坚联盟国”,推举大种植园主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还制定了“宪法”,宣布黑人奴隶制是南方联盟的立国基础。

事实上,林肯并不是一个激进的废奴派,当选总统也不准备马上就宣布解放黑奴,他计划用和平的方式,先限制奴隶制,然后逐步加以废除,关键是维护联邦的统一。但是,萨姆特堡的陷落,让林肯已经无路可退。

国家不能分裂,这是底线。既然南方用武力突破了这个底线,只能用武力去打败他们。

这是林肯的执拗坚持——合众国只能有一个,每个州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脱离合众国。

林肯对南方宣战。他在历史上的不朽之名,还有美国此后的国运,就此确立。

萨姆特堡炮响之前,美国事实上已经像林肯所说的,是“一幢裂开了的房子”。

翻阅南北战争之前的史料,几乎能听见当时美国北方与南方之间,那道深深的裂痕,不断咔嚓咔嚓扩大的声音。裂痕之源起,在于南方奴隶制废除之争。美国独立战争后,北方与南方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北方是工业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南方盛行的黑人奴隶种植园制度,为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特别是英国提供原料,换取工业品。

到19世纪上半叶,南方黑奴制度已严重阻碍了美国经济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大量自由劳动者,但数百万南方黑人被束缚在奴隶制桎梏下;工业发展需要保护关税政策保护本国工业,但南方奴隶主为用棉花换取英国工业品而主张自由贸易……

这种南北撕裂在国家各个层面上呈现,就连宗教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分歧,互不信任、互相抨击。北方人占据了道德优势,指责南方黑奴制的残酷。当时奴隶主可以任意买卖黑奴,拆散他们的家庭。一个名叫阿布里姆.斯克里文的奴隶被主人卖掉时写给妻子的信,让无数北方人潸然泪下,这封信写道:“请代我孝敬父母双亲,请代我向他们道别。如果今生今世我们不能相见,我希望我们能在天堂相见。”南北战争爆发前9年,斯托夫人发表了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控诉奴隶制度的罪恶与不道德,第一年便在美国销售了30万册,成为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其中文译名是悲怆苍劲的《黑奴吁天录》。这本小说推动了1850年代的废奴主义,对美国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南方人被这部小说激怒了,斯托夫人收到了不少威胁她的信件,甚至有一封威胁邮件里还包着一名奴隶的耳朵。拥护奴隶制的南方作家还纷纷创作小说来还击,其中一本叫《菲莉丝阿姨的小屋》,此类“反汤姆”小说主题均是美化奴隶主,并把黑奴描述为离开白人的监护就无法独立生活的可怜人。

随着废奴运动的高涨,南北对立愈发尖锐,黑人纷纷逃亡甚至起义,北方废奴主义者还建立“地下铁路”,也就是秘密通道,像乘坐“火车”一样,把黑奴从南方蓄奴州分段护送到北方的自由州或转送到加拿大。奥斯卡获奖影片《被解救的姜戈》,背景就是南北战争前南方的历史。南北战争爆发前2年,白人约翰.布朗还发起了一次震惊美国的奴隶起义,59岁的约翰.布朗率领22个白人和黑人组织的队伍,进攻弗吉尼亚州的哈帕尔斯渡口,占领了政府的军火库,旋即被奴隶主武装力量包围,经过两昼夜血战,起义者19人战死,包括布朗的两个儿子,他本人在弹尽粮绝下受伤被俘,后被判处死刑,他的遗言是“坚信只有用鲜血才能洗清这个有罪国土的罪恶”。

约翰.布朗就义当天,北方各州统统下半旗,高大建筑物上饰以黑色装置,教堂鸣钟致哀。两年后,南北战争爆发,北军士兵们高唱“约翰.布朗的精神引导着我们前进”,发起进攻。

即使没有林肯,美国的分裂也不可避免。但代表进步力量的林肯当选总统后,美国这幢裂开的房子终于轰然倒下,要在4年的战争后浴火重生。

美国闹分裂,最开心的是谁?当然是英国了。

那时候,英国还是世界老大,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昔日的殖民地、如今之美国,成为一个统一和强大的国家,英国做梦都希望制造“两个美国”,除了政治因素,还有巨大的经济因素:当时美国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产地,而棉纺织业是英国的支柱产业。南方“挟英自重”,希望英国带领欧洲武装干涉,他们自信地认为:“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英国将竭尽全力动员整个文明世界来挽救南方。”

虽然南北战争开始时,英国表示了中立立场,但众所周知,外交说辞背后,有无数的小动作。何况1860年代,英国首相是亨利.约翰.坦普尔.巴麦尊子爵第三,英格兰第二帝国时期最著名的帝国主义者,奉行内部保守、对外扩张政策。对于南北战争,他说过两句特别有名的话,一句是“我们不喜欢奴隶制,但我们需要棉花”,另一句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时至今日,一些所谓文明大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仍将这两句话奉为圭臬。剥开各种华美包裹,内核是赤裸裸的“本国利益至上”。

这两句话注定了英国对美国南北战争不会持中立态度,自然是各种明里暗里支持南方奴隶主。林肯心力交瘁啊,要跟南军打,还要打外交仗。当时出了个“特伦特”号事件:南方分别派出驻英、法特使,力争两国武装援助南方。这二人企图乘坐英国邮轮“特伦特”号赴英国,但被北方海军威尔克斯上校拦截逮捕,英国舆论大哗,正找不到理由干涉美国的英国政府自然大做文章,询问这拦舰抓人是政府行为还是个人行为,若是政府行为,就要开战,并派满载八千士兵的舰队开赴加拿大,准备动手。

谁怕谁?美国北方也是舆论大哗,军民纷纷叫嚷着要跟英国干一仗,但林肯在关键时刻,保持了理智,他说服大家,不能两线作战。他让美国驻英大使发布声明,表示逮捕一事系威尔克斯上校个人行为,与政府无关,并表示愿意释放被关押的南方特使。这个声明一发,林肯被骂得狗血淋头,认为他忍气吞声、懦弱无能,但大丈夫能屈能伸,身高1米9的林肯,是大丈夫。

事实上,由于南军为战争做了精心准备,而北方一直希望通过和平方式来弥补分裂,所以南北战争刚开始,北军打得很被动。英法虎视眈眈,计划待北军快撑不住的时候,承认南方为独立国家。但林肯没有给他们机会,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随后,林肯又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顿时从根本上瓦解了叛军的战斗力,也使北军得到雄厚的兵源。这两个法令的颁布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北方不仅占据了军事优势,更获得欧洲进步舆论的同情,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看着南方快撑不住了,英国暗里给南方军援,明里宣布要搞调停,美国国会毫不客气顶回去了:这是内战,不属国际问题,纯属内部骚乱,外国干预是“完全没有道理和不能容许的”。

巴麦尊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眼看北方即将胜利,英国又因本土粮食减产需要北方的小麦,于是他们对南方翻脸了,甚至将南军在英国建造的两艘重型铁甲舰扣押起来。此前,他们卖给南军军舰,怂恿他们袭击北方商船,造成北方惨重损失。此时却开始派军舰给北方与英国之间的贸易线护航,南军如果要骚扰,击沉没商量。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可以想象南军难以计算面积的心理阴影。

林肯厌恶酗酒者,他父亲酗酒,频发家暴,父子长期不和。关于父亲酗酒,他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就像上帝在埃及的惩戒,专门杀掉一个家庭里的长子,或者说最优秀的孩子。”一语成谶。

1865年4月14日晚上10点,演员约翰布斯喝了几杯酒后,拧开了华盛顿福特剧院总统包厢的门。看门的守卫哪里去了?偷偷喝酒去了。那时美国总统的保卫并不严密,远不是今天里三层外三层塞着耳麦的彪形大汉。酗酒者约翰布斯很轻易地就接近了林肯,他掏出手枪,瞄准了林肯的左耳和背脊之间,连开8枪,林肯被击中6次,其中5次击中要害。林肯被枪杀前11天,北军攻占南军首都里士满,前5天,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率残部向北军投降。

林肯遇刺这一天是星期五,正在看喜剧《我们的美国亲戚》,他重伤不治后,随从看着林肯的遗体悲怆地说:“这里躺着世界上最完美的领袖。”是的,林肯的命运就如戏剧般传奇,一个穷小子完成了逆袭,攀到权力巅峰,面临更大考验,而当他刚刚完成艰苦卓绝的历史使命,他的命运交响曲在一个狂暴的音符中戛然而止,没有漫长的谢幕,人们甚至来不及鼓掌,但历史的耳膜,却持续不断地承受着这伟大的悲剧的余音,恢宏而吊诡,犹如神曲。

后人甚至把林肯看成历史的殉难者,毕竟南北战争历时4年,75万士兵死亡,40万士兵伤残,超过二战死伤人数。《乱世佳人》《冷山》等诸多美国电影,均反映了这场战争带来的伤害。但是,这场战争带来了美国真正意义的统一。

南北战争后至今,美国再未发生过内战,这是林肯留下的政治遗产:惨烈的战争,为美国的划下了红线——统一是美国宪法第一要义,谁也不能碰。

假如没有林肯,或者林肯输了南北战争,美国又会怎么样?那就没有今天的美国了。有人认为,美国将分裂成两个甚至更多的国家,北方缺少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无法彻底完成工业革命,逐渐成为加拿大式国家;南方缺少工业资本,实现不了产业升级,逐渐成为墨西哥式国家。世界也因此改变,设想,如果没有美国一战、二战参战,世界格局将会变成怎样?

假如没有林肯,南北战争或许亦不会避免,只是延后爆发;或许另一种可能是,人们会接受南方“邦联”这个事实,直至若干年后,还会有另一个林肯式的英雄人物,来继续完成国家的统一,调和血海深仇中的同胞,但错过了关键的历史时刻,却又是另一种结局。

《乱世佳人》的结尾,被遗弃的斯嘉丽站在浓雾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创造新的生活,虽然经历战火的土地满目疮痍,但她期盼着美好明天的到来。这个明天,是美国的黄金时代,亦是林肯反复强调与争取的目标:“美国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这片土地,只能作为一个民族大家庭的家园!”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