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规”束的力量

“规”束的力量

   2016-05-27 10:51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规”束的力量

闫平

“五一”期间,闲来无事,翻出自己几年前闲暇时拍摄的照片,偶然又看到皖南徽州古民居的美丽景色,尽管已过去了一段时间,但透过这些照片,当初的所见所闻又浮现在眼前……

以黄山市的西递、宏村、南屏为代表的皖南徽州古民居,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古朴浓郁的人文风貌,无不令人着迷,跟着导游在迷宫一样的小巷里穿行,听着这样或那样的家族故事、古训,感受着古村落的风土人情,如同穿梭在时光隧道里,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几百年前。

被誉为“画中的村庄”“桃花源里人家”的皖南徽州古民居,美得就像是一幅幅风景画,甚至还曾经上过邮票。这里每年都会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画家、摄影爱好者前来写生、拍照。

画中之游固然令人陶醉,更使我辗转流连、品味再三的是民居厅堂中堂左右两侧对应的立柱上,那些装潢精美、字体隽秀、高雅大气且充满哲理的徽州楹联。

“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来”“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为良田百世耕”“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徜徉在皖南徽州古民居,这样的楹联几乎随处可见。导游说,将人生智慧、生活哲理、治家高招浓缩成简洁的文字,写在楹联上,悬挂于厅堂客室中,通过楹联来劝导人们知孝行善,是旧时当地人家的传统形式。这些楹联如同一条条家规,在潜移默化地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其目的是让子子孙孙牢记楹联上的教导,坚定不移地一步步走下去,继承祖业并使之发扬光大。

黄山市是徽文化的发祥地,自古就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传统,各地流传至今的以徽文化为内核的乡规民约,一直都是当地百姓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令人高兴的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乡风文明等优良传统正在西递等地得到传承。当地人告诉我,在一些小学开设的楹联课上,老师会通过徽州楹联这个特殊的徽文化传播载体给孩子们讲解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族规祖训进课堂的方式,让孩子们如润物细无声般地从小就受到传统文明礼仪的熏陶。

由徽州楹联,我想到了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在全市开展的“写家训、晒家规、助成长”活动。

大连沙河口区星海湾街道化物所社区针对本辖区高级知识分子集聚、文化氛围浓厚的特点,专门发放了优秀家训、家规征集帖,并要求居民在写出家训和家规的同时,讲出它的背景故事。居民紧扣这一要求,围绕家庭教育中和谐、孝道、劝学、向善、勤俭、励志、修养等方面进行填写,涌现出一大批好的家风、家训和家规。社区从中选出50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制作了宣传板,利用周末时间在辖区广场连续展出两天,共有近千人次参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们还选择其中特别突出的家训和家规,书写并装裱出来,长期在社区展示。

中科院院士、82岁的沙国河尽管已经不再参与一线的科研工作,但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小学生科普实验上,他的实验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让小朋友既开了眼界,同时对科学充满了好奇。这位老人言传身教影响着自己的后代。他的儿子是水电系统专家,孙子现在美国俄勒冈大学学习。他说,希望“相信科学、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家训以及严谨治学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大连高新区凌水街道大山村屹馨百合社区在“写家风、晒家规、助成长”活动中,党员干部、社区居民纷纷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加深了彼此的沟通了解,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来自社区宣讲团的陈惠华首先晒出自己的“家规家训”,那就是“勤学秉承,传薪接力”。他说,自己出身书香门第,小时候常听到有关爷爷勤奋治学的故事。为了给子女们做个表率,他们夫妻俩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日常生活中互敬互爱,孝敬父母,善待邻里。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刘香梅也亮出了自己的“持家之道”,那就是“学会感恩,懂得奉献”。这位年近八旬的退休老党员,做过社区治安巡逻队的义务巡逻员,也是调解居民纠纷的能手。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徽州楹联、大连写家风晒家规活动我又想到: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来说,不是同样需要有“章”可循、有“规”约束么?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每一名党员只有严格遵守党章这个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遵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才能令行禁止、增强战斗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