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不求收获硕果,只为耕耘美丽

不求收获硕果,只为耕耘美丽

   2016-05-26 09:56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不求收获硕果,只为耕耘美丽

●王世义

茫茫苍穹,万物竞生。生命的旅程从开始至消失,只是一个过程,没有永恒,犹如昙花一现,在灿烂的瞬间毁灭。其间,有一种伟大的意义寄于万物生命中,让每一条鲜活的生命表现于至善的程度、至美的境地。那就是物种们的天职——工作。

蜜蜂的天职是采花酿蜜,猫的天职是捕鼠护家,而牛的天职就是耕地犁田……造物主似乎对每个物种都有了职责上的安排。而人,作为万物的灵长、天地的精英,同样具有他与生俱来的职责和功能。不同的人,对“职业”一词的认识和理解也不一样。德语“职业”一词的意思是“天职”;英语“职业”一词的意思是“召唤”、“神召”。在现代西方人的理解中,职业就是一件上天的召唤,为人生所召唤,为生活所命令的意思。完成人生的任务,既是每个人体天赋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人必须完成生命所指派于他的工作,按照生命的昭示,只有敬业劳作而并非悠闲享乐。由此可见,虚掷时光和轻贱职业便成了万恶之首,而且在原则上乃是最不可饶恕的罪孽。正是那些有关勤奋、忠诚、守时、节俭的良知,使得我们努力担当好自己的职业任务,永远敬业进取,不断奋发!

此时,我不禁会想起那些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教师们。虽然人们也往教师们的头上套上种种美丽耀眼的光环——诸如“春蚕”、“蜡烛”、“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年的教师节来临之际,现实社会也会营造出一种“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其实,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并非圣人,他们只是一群普通的人在从事一种平凡的职业。其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有人在,得过且过,误人子弟的也为数不少。

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别人。然而,蜡烛的光芒毕竟太微弱,其结局也太悲壮了。教师固然要有蜡烛的奉献精神,但在奉献自己的同时更要成就自己、发展自己。育人应从育己开始,如果教师没有自身的发展,教师的“光”只能是短暂而渺小的。

也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表明教师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事业,目的是塑造人的灵魂。但是,若将教师喻为“工程师”,学校就是“工厂”,学生则成了等待被加工的“产品”。现代工业模式强调产品标准的整齐划一,在这样的思维模式的主导下,学生鲜活的生命被遗忘了,学生多样的个性也会被泯灭了。

我认为,其实教师应该是“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夫。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地耕耘着、收获着。因为天真烂漫、富有个性的学生如同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有他自身的意志和精神,有属于他自身的内在力量,这是外部环境所不能彻底改变的。只能因地制宜地培育,而且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生长季节,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栽培方式。农夫只能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和规律,对它们进行精心呵护,而不能揠苗助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更像农夫。对待学生要倾尽所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虔诚的园丁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灵上,播撒希望的种子,耕耘明天的美好。

奥地利享有崇高声誉的心理分析专家威廉.赖克说:“爱工作和知识是我们的幸福之源,也是支配我们生活的力量”。工作是索取生活资源的手段,也是丰富精神财富的途径。如果我们把工作仅仅作为谋生手段,也许就会觉得工作索然无味;而当我们把它视作拓宽自身阅历,奉献聪明才智,展示个人才华本领,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会觉得工作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工作是一种享受。但愿辛勤劳作的老师们都能享受工作,努力让工作成为爱好,将爱好融入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注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自己的业绩,去争取别人的尊重,去收获享受耕耘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