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一所学校老师在课堂上做实验时,拿着白蜡烛问三年级学生是否认识,结果95%的同学说不知。此事在网上引起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孩子缺乏生活常识,也有人认为,这反映了教学内容的落伍。在我看来,这两种看法都有失偏颇。
白蜡烛已非今天中国人照明的必需之物。回想当年人民军队解放大上海时,专门给入城部队编发了《城市常识》,电灯是书中重点介绍的内容之一。可见电灯在那个时候是个稀罕物,用蜡烛照亮则是“常识”。斗转星移,今天白蜡烛反而成了稀罕物了。三年级学生不认识无可厚非。这恰好说明随着时代进步,国人生活水平在提高。
当然,白蜡烛确实见证了一个时代,就像火镰、火柴、煤油灯以及粮票、布票、肉票一样,如果让孩子们作为兴趣了解一下也无不可。更合理的做法是让孩子在历史课或博物馆中与其相逢,对老物件兴趣浓厚的小同学则不妨成立小收藏家社团,在探寻过去的生活中坚定对未来的信心,但没必要把它们当作生活常识。
另外,这位老师只是在课堂上做实验时用到了白蜡烛,它是作为帮助学生认识浮力的“道具”使用的,在功能上与塑料棒并无不同。既然不是专有一课教学生们“白蜡烛的使用”,也就谈不上课本或教育的落伍,教学内容如果因此而挨批那实属“躺枪”。
总之,三年级学生不认识白蜡烛,我们没必要大惊小怪,但确该引起思考: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速的今天,教育如何跟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我想,一方面,不能割断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用符合当代学生接受心理和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在新时代里成长成才,踏踏实实走好人生之路。另一方面,不能割断今天与昨天的联系,应该加强小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让孩子们在物质文化更替和社会生活变迁中,直观地触摸时代巨变,感受国家发展的成就,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自觉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胡一峰)
下一篇:最后一页
责任编辑:FRT136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