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带着美好的希冀来到人间。只是,有的天使却少了翅膀。聋哑、智障、脑瘫……在疾病的折磨下,这些特殊儿童正承受着本不该他们这个年龄承受的痛苦,让人心酸。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受伤的“小天使”在遭受命运捉弄的同时,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爱。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患有听力、智力障碍以及脑瘫等疾病的特殊儿童,借助该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公益救助,正接受着科学的、免费的康复和治疗。
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驻马店市残联通过一系列的积极探索和真情付出,为特殊儿童早日重返社会插上“飞翔”的翅膀。
融合教育 让特殊儿童快乐成长
“猫”“飞”“刀”……5月17日,驻马店市残联博爱幼儿园的一间教室内,4岁的金浩(化名)小朋友正大声朗读着。仔细听辨你会发现,他的读音很不标准,但一旁的韩老师却非常满意,并不时地说着鼓励的话语。
原来,金浩是一名特殊儿童,患有听力障碍。在手术植入人工耳蜗后,便来到博爱幼儿园做康复训练。“康复一年多了,效果非常好,虽然发音还不是很准确,但已经能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了”,韩老师欣慰地说。
像金浩一样,目前正在博爱幼儿园就读的特殊儿童还有178名,他们有的是听力障碍,有的是智力障碍,还有的是自闭症。在这里,这些孩子们不仅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免费的专业康复训练,还能通过文艺汇演、运动会、联谊活动等多种形式,与普通儿童友好相处,融合发展。
在幼儿园我们看到,多媒体情景互动训练室、音乐律动室、多感官训练室、设备资源室、个别化训练室、FM无线调频室、心理沙盘室等一应俱全,每个班级还都配备了多种现代化教育设备,为学前融合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康复和教育环境。同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康复云”等平台,加强与机构、高校合作,提升特殊需要儿童康复教育的水平。
驻马店市残联理事长张银良介绍说,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下,幼儿园还为每一名特殊需要儿童制定完善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康复效果良好。2015年5月、8月,博爱幼儿园先后被河南省教育厅、华东师范大学确定为全省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和早期融合教育实验基地、“互联网+、康复云”试点机构。
免费康复 消除贫困家庭后顾之忧
“叔叔阿姨,你们好!”见到来访者,驻马店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引导式教育室内的几名小朋友,争相挥手打着招呼。这其中,就有6岁多的脑瘫儿童彭程(化名)。
看到儿子的表现,在教室外等候的彭先生满是欣喜。彭先生介绍说,自己来自驻马店市汝南县,孩子从小全身瘫软,言语、智力、听力功能发育严重障碍,治病前前后后花去了30多万元。家徒四壁的情况下,只能从医院回家,熬一天算是一天。
可喜的是,驻马店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医护人员的出现,又让彭先生一家看到了希望。原来,在驻马店市残联理事长张银良多次赴中残联、省残联的争取下,2009年驻马店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省“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2018年已实现对全市所有有需求的0—6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训练全覆盖。
目前,康复中心结合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的建设标准,设立了康复门诊部、肢体残疾(脑瘫儿童)康复科、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成人康复大厅、社区指导部、心理康复科等,规划了住院病房和医生办公室、护士站,被确立为“二级甲等医院”,已打造成为全市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康复技术人才培养、康复信息咨询、康复技术研究、残疾预防等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
驻马店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李洋介绍说,康复中心的设立,有效解决了在大医院治疗生活不便、贫困家庭负担过重的现实问题。“现在,只要有驻马店市的暂住证,0—6岁的残疾儿童,不分地域,都可以免费在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我们努力做到应治尽治。”
据统计,康复中心已累计对600余名脑瘫儿童实施了全免费康复训练和治疗,平均每天都有140名脑瘫儿童在康复中心大楼接受康复治疗,残疾儿童康复有效率达到90%以上。粗略估计,该项服务可为每个家庭平均每年省去4—5万元的费用,有效减轻了这类家庭的经济负担。截至2019年4月27日,驻马店市、县财政共拨付保障资金2432万元,组织全市1520名残疾儿童进入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提前超额完成河南省下达的1519名年度目标任务。
近年来,在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驻马店市残联理事长张银良的带领下,驻马店市的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的康复教育新模式,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和“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等残疾人脱贫新路子,得到河南省和中残联领导的充分肯定。特别是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已在全国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5月16日召开的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驻马店市上蔡县大路李乡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又喜获“全国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转自中华网河南
上一篇:在线教育能为学生减负增效吗?
责任编辑:FRT136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