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热词。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到列入质量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可以说,工匠精神不仅是一个行业术语,也是一种政策导向,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然而,什么是工匠精神、怎么培养工匠精神,还需要进一步破题。在制作纪录片《中德制造》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中国制造的从业者们追求匠心的感人故事。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纪录片,在全社会凝聚探索工匠精神内涵、涵养工匠精神气质的努力。
“工匠精神就是执着追求做最好的产品,我准备一直干下去,做出世界最顶级的碳纤维产品。”表露这番心声的,是一位在碳纤维领域工作了20年的老师傅刘鹏。我们跟随他,记录下他带队在德国学习技术、将手艺“带回家”的一段经历。
比如,仅仅一个刷胶步骤,德方工艺将其分解为“按照横、竖、交叉的顺序刷一次,静置后按照同样顺序再刷一轮”,总共分为七小步,且每步都有相应标准。但在中方对应的工艺说明中,这只算一个步骤。如果按照中方说明执行,产品质量就容易出现问题。可以说,即便是优秀的工程师和工人也会犯错、会疲劳,但行之有效的系统性制度则能消除个体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可见,精细的流程管理,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有了科学明确的工艺流程设计和标准,工匠精神才能变得可推广、易评判。
不仅如此,我们在摄制中发现,要让工匠们心无旁骛钻研手艺、追求质量,必须要有社会各方的配合。拿刘鹏团队学习的德国企业来说,这家企业只有20年的历史,但不少员工却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稳定度高、忠诚度高成为德国工匠的一个鲜明特征。常言道“择一事、终一生”,这启发我们,为工匠师傅们提供合理的标准体系、薪酬架构、教育支持等必要条件,才能消除他们在追求匠心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才更有可能诞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大国工匠。
从长远来看,制造强国并不是高不可攀,中国企业正在发挥后发优势,中国工匠不断精益求精,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赶超。刘鹏团队回到深圳后,所做出的样品经过检验,质量要高于德国产品,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根据实际情况,总结优化了一套更加细致的工艺流程。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并不虚无缥缈,更非空洞无物,而是能够转化为工匠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品质、生产中一丝不苟的流程标准和社会上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
“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精致做”。我们所记录的、展示的,或许只是对工匠精神的朴素诠释。但我们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就一定能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池薇)
(作者为深圳广电集团《中德制造》执行总导演)
下一篇:年底被催账 乐视移动年关难过
责任编辑:FRT136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