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人工智能能否代替老师吗?你怎么看?

2018-12-24 14:31:35 来源:未来网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几乎成了教育行业从业者开口必谈的热词。而教育,从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于是,人工智能究竟能不能代替老师?也成了一个热点问题。

近日,在一场教育科技峰会上,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六位学子就此辩题展开了一场激烈辩论。

在一场教育科技峰会上,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六位学子就此辩题展开了一场激烈辩论。

北京理工大学三位学生是正方,观点为人工智能可以代替老师;中国人民大学三位学生为反方,观点为人工智能不能代替老师。

正方表示,老师是一群具有传递知识的社会义务的人,要论证人工智能能否代替老师,其实就是论证人工智能能不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传递。

正方从以下角度论证了人工智能能代替老师的观点,他们表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如下的一系列特质,与学生交流的能力、感知学生状态能力,传递知识的能力,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已经具有了拥有这些特质的可能,人工智能可以与人类用自然语言进行交流,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类的状态进行感知,而在有了上面的能力后人工智能自然可以将已知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人工智能不需要休息,可以迅速调集网络上的任何可用信息,可以将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精确的性格分析,然后因材施教。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三位学子认为,人工智能相比人类老师,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基于自身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实时状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这一点对于目前的老师仍然存在难度。

正方同学还认为,人工智能对于教育公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对于教育资源的均衡上,能够让偏远地方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来自一线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因为人工智能本身没有善恶,所以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自身情绪而影响教学。

“这些公平的存在会对教育产生促进,使知识的传递变得更好,我方认为人工智能能代替老师。”

“人在教育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教育不仅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的传递。同时这也是培育人、感化人的过程,是让人懂得爱、懂得分辨善恶、明辨是非的过程。”反方认为,人工智能不能够代替老师。

人工智能与人类老师,何者更能够实现教育目的?反方认为是老师,理由有二。

首先他们认为在学生成长教育阶段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而情感认知与价值判断是拥有健全人格的基础,人工智能缺乏对现实抽象性事物的理解,只能够理解可以被计算的事物,而真善美是无法被量化的。所以当老师拥有爱、拥有善,懂得爱的时候才能够把这份爱与善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善价值。

其次在教育的知识传授方面,老师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创新者,对学生起着引领和启发的作用。而人工智能限于算法与数据的约束,而无法进行知识创造。在人类社会中老师往往会提出自己的理解跟学生探讨相互交流,但在老师无法理解创新知识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必然受到巨大的打击。

在之后的辩论中,双方争辩的焦点是“情感对于教育是否是必须的?”

正方举了一个例子,“今天一个医生给你做手术,你是希望他比较感性一点还是希望他比较情绪化一点,显然是希望他比较理性一点对不对?”正方认为,在教育中保持一个绝对的理性,对于学生来说是更好的,如果一个老师带着非常差的情绪去教学生,很难估量会造成多么大的严重的后果。

而反方也给出了有力的回击,当一个学生心情不好,对老师说“我想静静”的时候,他是真的想要一个人静静吗?如果是人类老师可以体会到这个学生内心真正的情绪,而人工智能该如何计算?

不止台上参加辩论的学生,坐在台下涉足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们对于人工智能能否代替老师也有各自的观点。这一场辩论赛并无输赢,但在一次次关于“人工智能能否代替老师”的讨论中,人们对于两个各自的优劣势会更加明晰。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来说,我相信人工智能还不能够代替老师,”台下一位教育人士表示,“但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尚未可知。”

人工智能能否代替老师?讨论仍在继续。

上一篇:900万毕业生能否在新政策引领下顺利渡过就业难关?

下一篇:好消息!网购2019年春运火车票九成无需验证码

责任编辑:FRT136

新闻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