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苏宁开始低调内测网络互助产品“宁互保”,成为继腾讯、美团点评、蚂蚁金服、京东、滴滴等后,又一入局网络互助市场的巨头。
业内人士表示,互助计划使中低收入人群、隐形贫困人群更容易获得健康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致穷现象。不过,目前互助计划尚未纳入监管体系,专家建议,监管既应防范风险,维护消费者利益,又要给市场新生事物留下探索和创新的空间。
暗潮涌动 资本争相入局
互助计划指的是基于网络互助平台,消费者缴纳费用后就能成为社区中的一员,成员中如果有人遇到重疾或者意外等困难,社区就会利用其他成员缴纳的费用或向社区成员“众筹”费用的方式,对患病者予以帮助。
在经历了2016年的迅速扩张及2017年“强监管”遇冷之后,略显凉意的互助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因为巨头的入场再次被关注。2018年10月,蚂蚁金服与信美相互合作推出“相互保”,借助阿里系的大流量入口,3天参与人数到达330万,一个月参与人数超过2000万。次月,京东与众惠相互也一度悄然上线“京东互保”的灰度测试。
而从时间上看,腾讯系在网络互助领域的布局还早于“阿里系”的蚂蚁金服。公开资料显示,旗下拥有水滴互助、水滴筹等业务的水滴公司,2016年天使轮融资时,腾讯便有参与。今年3月,水滴公司宣布,完成总金额近5亿元的B轮融资,其中腾讯领投。
除BAT外,更多领域资本也试图在互助领域分羹。2018年末,滴滴金融悄然上线网络互助计划“点滴相互”。近期,苏宁金融科技打造的“宁互宝”互助计划正在进行内测,华为云也表示将进入互助社群领域,并发布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互助社群——阿保互助。
水滴互助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互助模式性价比高,购买门槛低,容易让用户尝试和接受,而互联网巨头的纷纷加入可以使其造福更多人。
悟空保创始人陈志华此前在谈及互联网保险未来趋势时表示,互助具备大规模线上获客能力,保险交易本身较为低频,通过获客可以把人聚在一起,把单个个体变成群体高频事件,如果这时产品理念、服务和运营都能跟上的话,转化率会很高,“我们判断,2019年会有更多的主体和流量巨头进入互助市场”。
瞄准草根 补充传统保险
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各路资本积极投身网络互助计划相关业务,一方面能够将现有流量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也能够完善其金融业务布局。从用户角度而言,互助计划的迅速发展,体现了当前大众尤其是草根人群对大病保障的巨大渴求。
作为支付宝的现象级产品,相互宝发展速度甚至快过2013年的余额宝:相互宝仅用了9天时间就达到了1000万用户,余额宝当年用时1个月。水滴互助提供的数据显示,其超过70%的用户分布在“下沉市场”,从业情况看,主要以进城务工、自由职业及个体经营(夫妻店)为主,已婚用户比例超过90%。公开数据显示,相互宝的5000万成员中,有31%来自农村和县城,47%为外出务工人员。而已经获得救助金的24位成员中,也有一半来自低线城市和农村,大部分是儿童和外出务工人员,最小的只有2岁。
当前网络互助计划的主流模式为“事前预存+事后分摊”和“事前无须预存+事后分摊”。比如,相互宝、水滴互助和内测中的宁互宝采用无预存模式,轻松互助的会员需预存10元加入,相比多数保险产品而言加入的门槛更低。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报告显示,我国健康险市场的渗透率仅为9.1%,2018年以来,购买健康险的群体仅占6.7%。但民众对获取保障的需求却与日俱增。“每年42%的大病患者因病返贫,虽然47.8%的人认为有必要购买大病商业保险,但其中一半因为觉得‘价格太高’而放弃。相互宝诞生,希望凝结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在支付宝上互帮互助,共同抵御大病风险。”相互宝相关负责人表示。
水滴互助总经理胡尧曾提及“互助模式本质上不是公益,而是‘共益’,是共同有保障意识和保障需求的一群人抱团取暖。”
不过,相对于重大疾病产生的费用而言,目前各档保险金额提供的保障仍然较为有限,特别是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长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保障不充分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互助计划不能替代保险,但可以成为保险的有益补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
监管关注 平衡风险与创新
互助计划自带“众筹”属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舆论对于其合规性质疑,其中社群规范性、用户信息可信度、互助资金应用的透明性和安全性成为用户参与互助关注焦点。
此前蚂蚁金服的“相互保”曾因与保险“混为一谈”引起监管关注,“京东互保”上线1天就被叫停,京东金融方面称“公司当日属于灰度上线测试,此后将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后再择期推出”。不过该产品至今未再上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人身险》中也明确将“相互保”定义为产品创新不当。“相互保”产品将网络互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虽然短期内吸引了大量客户投保,但涉嫌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报备的条款费率、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而被监管叫停,给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也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
朱俊生认为,围绕“相互保”的种种讨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即如何既防范风险,维护消费者利益,又给市场新生事物留下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在我们现在的法律法规下,网络互助计划不是保险。按照保险法,现在监管部门主要监管的是持牌保险机构。未来需要考虑的,一是网络互助计划是否纳入监管,二是如何纳入监管。”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同样表示,监管机构既要防范风险,又要支持创新。他建议可以积极探索包括保险科技在内的新生事物的“监管沙盒”机制。同时,也可以采取成立互助计划的协会或者自律组织的方式加强行业规范。
所谓监管沙盒,指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一空间中,监管规定有所放宽,在保护消费者或投资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尽可能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规则环境。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在其中测试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不需要担心在碰到问题时立刻受到监管规则约束。这一概念由英国政府在2015年3月首次提出。(向家莹)
下一篇:最后一页
责任编辑:FRT136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