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恶意收购后续:高通启动裁员 降10亿美元成本
尽管博通收购高通已落下帷幕,但其后续影响仍在发酵。4月19日,据外媒报道,芯片制造商高通已开始进行裁员。
该裁员行为是高通为兑现削减10亿美元成本的承诺所致。为了抵御博通恶意收购计划,高通今年1月承诺,将削减10亿美元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不过,在博通收购计划被美国政府以危及国家安全为由叫停之前,股东对高通该承诺并不予理会,仍旧支持博通的收购计划。
如今,尽管已度过收购危机,但高通依然选择降低成本。“在今年1月,高通宣布了削减成本的计划。现在,公司开始裁减全职员工和临时工。”高通发言人就此表示,“我们首先评估了除人力资源之外的其他方面的开支削减情况。但是,我们最后决定,公司需要裁减员工才能够支持长期发展和成功,从而让我们的所有股东受益。”
“仅凭裁员无法完全解决高通所面临的问题,治标不治本,”工信部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副所长林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高通未来若想实现好的业绩表现,需要在业务模式和重心上有所改变。”
裁员降成本
高通拒绝披露此次裁员的具体数量,但有分析认为,此次裁员或超过3000人。
据知情人士透露,高通此次裁员涉及数量极多,以至于将必须向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提交所谓的“WARN”,即员工调整和再培训通知书。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法律,企业在30天内裁减高于50名员工时,需要向政府提供这一文件。
这仅仅是加州一地。高通在全球其他地方还设有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是否涉及裁员、裁员规模尚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高通首次裁员。2015年高通公司曾宣布裁减15%的员工,共计节省14亿美元成本,同时降低董事会和高管薪酬。公开信息显示,高通当时全球员工总数为3.13万人,即裁员人数超过4500人。结合本次裁员降本的目标10亿美元,也就意味着此次裁员人数或超过3000人。
“裁员以降低10亿美元成本,只是高通年初为抵御博通恶意收购时所提出的一个方案、如今正式执行而已,”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客席讲师吴奕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但该方案当时未能阻止博通的收购计划。”
事实上,无论是否承诺在先,裁员已是高通不得不采取的行动。财报数据显示,高通营收已连续三年下滑,2015财年至2017财年营收分别为253亿美元、236亿美元和223亿美元,分别同比下跌5%、7%和5%;利润方面,高通2017财年运营利润为26亿美元,同比上年65亿美元暴跌60%,净利润暴跌57%至25亿美元。2015财年运营利润亦同比下跌23%至58亿美元。
“高通公司去年业绩下滑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联发科开始步入中端芯片市场,与高通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关系,第二是高通公司过去最大的客户苹果公司与之产生专利纠纷,从而中断了与高通的合作,进而影响到高通的业绩。”林雨分析称。
模式争议
高通公司主要的盈利模式为芯片制造和专利授权两部分,后者已成为高通当之无愧的“现金奶牛”。
“每年高通来自于技术专利授权的专利费收入,占据公司整体盈利的65%至75%,”吴奕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换句话说,凭靠高通技术专利资产,即便现任管理层毫无作为,将芯片制造相关实业出售、辞退所有员工,高通每年依然会有几十亿美元的盈利。”
以2017年财年为例,高通80亿美元的税前盈利中,52亿美元来自于专利费收入,只有27亿美元来自于芯片制造业务。因此,吴奕捷认为,尽管过去几年内包括三星、华为、联发科等厂商在芯片行业异军突起,开始威胁高通的垄断地位,但却难以撼动高通的根基。
“高通芯片制造业绩表现过去几年起跌不定,税前盈利自2014财年的38亿美元跌至2016财年的18亿美元后,2017财年反弹至27亿美元,”吴奕捷表示,“反而高通的专利费收入非常稳定,2014至2016财年税前盈利每年稳定在65亿美元左右。”
然而,从2017年开始,“现金奶牛”开始变为“双刃剑”。2017年,作为高通最大的客户,苹果公司展开对高通的全球诉讼,控诉后者采用“排外政策和过度的版权费”,使得过去几年间苹果公司多花费了数十亿美元。2018年1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决定对高通公司罚款9.97亿欧元(约合12.29亿美元),相当于高通公司2017年营业额的4.9%。业内人士判断,该罚单与苹果公司的推动密切相关。
因此,在吴奕捷看来,2017年才是高通财报业绩的真正拐点,“高通多年来首次未能从苹果公司获得专利费收入,导致其2017年盈利下跌。”这或也成为此次高通大规模裁员的根本原因。
“高通在芯片制造和销售这块存在自己的优势,未来如果成功收购恩智浦,在汽车电子、移动智能终端的垄断地位依旧存在,”林雨认为,“但专利授权模式方面,考虑到可能与客户之间存在专利诉讼,则有一定风险。未来,诉讼对业绩的影响难以预估。”
不过,吴奕捷表示,尽管存在风险,只要高通拥有4G时代通讯技术垄断权,各国政府对高通的反垄断罚款、手机厂商对其诉讼都难以阻挡高通的暴利,“考虑到未来芯片战场在5G,这也是国内厂商争夺5G话语权的主因。”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