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肆虐致冒牌网约车横行无阻
上海杭州两地“马甲滴滴”乱象调查
近来,《法制日报》记者多次接到乘客投诉,称自己实际约到的车辆并不是APP上显示的车辆,并对这种“马甲网约车”带来的安全隐患表示担忧。
那么,这么多的“马甲网约车”是如何出笼的?他们又是如何突破重重管理壁垒实现“越狱”?“马甲网约车”的出现给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又会带来哪些危害?近日,记者选择了上海、杭州两地对此前投诉较多的“滴滴”网约车进行了调查。
“马甲滴滴”频频亮相
冒牌网约车多出现在郊区、机场、火车站等区域
记者调查兵分四路,一路选在晚上从浦东机场打车回城,一路选择在松江大学城内短途打车,一路在上海市区打车暗访,还有一路则在杭州市区打车暗访。
晚20点10分,记者在浦东机场点开滴滴APP选择了专车,输入地址后,很快显示有车接单,记者随即拨打接单的电话,却无人接听。几分钟后一个陌生电话打了回来,称自己就是接单司机。在给记者指定了上车地址后,明确告知接单车辆是外地牌照,记者表示拒绝。
随后记者又连续操作了四次,情况如旧。接单司机皆告知自己的车辆是外地牌照,但整个过程都在滴滴平台上完成,既不影响收费,也不影响行程。
“这边晚上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你要打上一辆本地车算你运气。”最后,接记者的是一辆河南牌照的轿车,司机自称是河南人。
“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上海对专车限制很严,要求沪人开沪牌,没有办法才打打擦边球。”这位驾驶员介绍:“我们一般只在晚上出来运营。一方面外牌限行结束了,另一方面执法也松一些。”
“那滴滴对你们不监管吗?”
“我们就是通过‘黄牛’挂在滴滴平台下面的。至于他们怎么操作,我们并不清楚,反正交点钱也就搞定了。”
早上8点45分,记者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门口用“滴滴”呼叫到一辆显示牌照为沪C的快车,大约5分钟后,一辆皖N开头的轿车抵达接单。
“是到松江大学城地铁站吧?再远就不能去了。”一上车,这位驾驶员就跟记者确认到达地址。
他称自己是安徽人,在上海做“滴滴司机”已经有两年多了,专门在松江这一带跑,一般不进城。
“为什么你的车和平台显示的不一样?”
“沪C是我买的二手车,当年用那个牌照注册的滴滴,后来觉得车太旧了,就用老家的车出来跑单。”
“你不怕被查吗?”
“郊区抓的不严,而且我们有个群,哪里在查我们都会相互通知。”这位司机回答得颇为坦然。
记者的行程大约5公里,但开到3公里左右,这位司机就终止了行程。
“就收13块吧,请你多包涵,结束了给我一个五星好评!”
“这样你不吃亏吗?”
“也没亏多少,3公里以内滴滴只收我们每单1元钱,超出部分收的多。”这位司机回答说。
记者在大学城附近转了一圈,发现每个学校周边都停了一些外地牌照车辆,记者注意到他们都在用网约平台派单接活。
在上海市区,记者用滴滴软件随机约了15次快车和3次专车,其中有两次快车实际车牌与滴滴APP显示车牌不一致。滴滴APP显示的都为沪A牌,而实际到达却为“苏”牌和“陕”牌。
“原来的车子前两天发生了事故,送去修了,这个是临时替代用的。”两个驾驶员几乎都拿出了同样的搪塞理由。
“如果投诉的话不是要被处罚吗?”
“我可以提前给你终止行程,优惠一些可以吧?”
而在杭州市区,记者用滴滴约了3次快车和2次专车,其中1次快车出现牌照不一致情况,滴滴APP显示为浙A,实际到达车辆为浙G。但非常神奇的是,两个号码的后五位字母、数字如出一辙。
暗访结束后,记者进行了梳理,发现“马甲滴滴”多出现在郊区、机场、火车站等区域,出行时段一般选择在早、晚高峰或深夜,在郊区一般选择短途,在机场、火车站等地接客则喜欢长途。
暗访“黄牛群”找寻真相
很多私家车主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的汽车早已被注册了滴滴账户
“滴滴注册账户800元起步,知道为什么涨价吗?代出车验证的口子被封,注册难度加大了……”这则“重要通知”近日出现在某个外牌注册滴滴账户的黄牛群时,立即引起了群友的热议,毕竟前一天群主的开价才400元,一天之内翻了一番。
此前,记者在一位圈内人士的引导下,加入了这个群。截止记者发稿,这个群里还有111人,此前最多的时候多达几百人。该群自称是信誉度最好、能力最强、专门处理网约车各种疑难杂症的工作群。当然外牌车辆注册滴滴账户是其最主要的一项业务。除此之外,还包括网约车证代考、驾龄不够代注册、车辆超龄代注册、出售抢单软件等业务。
记者以自己有一辆浙K的轿车想在杭州注册滴滴为由与群主进行了私聊,这位昵称为“强哥”的群主显然对诸多门道非常熟悉。
“费用400元,提供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的照片,以及人车合影给我,三四天即可开通。”强哥告诉记者,办理账户需要先付款。
“外牌不是办不了吗?”
“我这里可以。”
“能不能介绍一下怎么办?”
“通过后台人员,直接将浙K改成浙A,其他号码不变,后台留的信息都是你的原始信息。”
“如果我的车号在杭州没有怎么办?”
“顺延一位,至少可以保证后四位一致。”
“我凭什么信任你?”
“我一天都要办十几个账户,5年老店了,信誉第一。”
记者进一步了解获悉,“强哥”业务仅局限于注册快车,因为快车注册是通过网上申请的,而专车申请需要当场人车验证。而他的“神通”则靠制假证,也就是按申请者提供的车辆信息,将外地牌改为本地牌制作一本假行驶证,将人车合影中的车牌信息也进行局部修改,然后递交申请即可。
当然,“强哥”号称和滴滴后台“关系很硬,配合默契”的说法,记者便无从查证了。
通过圈内人士,记者还了解到“马甲滴滴”出笼的另外两条渠道。河南人张先生开一辆河南牌照的车,他的本地牌滴滴账户是向“公司”租的。他告诉记者:“白天原车营运,晚上账户就租给我用,我只要用自己的手机登录他的账户就行了,滴滴的钱先打给他,然后他再把属于我的打给我。”
陈先生是一位神州专车的驾驶员,他告诉记者,有黄牛专门依靠他人窃取的本地车辆信息申请滴滴账户,然后卖给一些外地车主使用。他们只要用本地车辆的信息制作假行驶证就可以申请账户,很多私家车主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的车辆早已被注册了滴滴账户。
虚假注册利大水深
一个虚假注册滴滴账户的黑色产业链已经形成
汪先生是一位上班族,前一阵子他把旧车报废了,买了一辆奥迪A4,便想在空余时间做做网约车业务,于是便通过手机申请滴滴账户,然而令他哭笑不得的是,他的车牌早已被申请了一个滴滴账户。
“我几乎隔几天就给滴滴热线打电话投诉,最后才申诉成功,原号被注销。前后用时两个多月!”汪先生说。
“那你找到那个冒用你车牌注册账户的人了吗?”
“原资料显示的‘车主’电话我只能看到末几位,问滴滴,他们也不肯告诉我。”
“那你的车牌到底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被冒用的?”
“不清楚,有可能是行驶证的信息被泄露了吧。”
近日,广东警方公布了2017年度十大网络安全案件,其中就有一个案件涉及不法分子注册虚假滴滴账户从事违法行为。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缴获被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20余万条,包括车辆登记信息、车辆照片、车主姓名、车主身份号、车主住址等信息。警方透露,该案涉案的滴滴账户多达几十万个,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诚如广东警方所透露的,虚假注册滴滴账户利益巨大。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强哥”注册一个滴滴账户收费400至800元不等;而车主向黄牛购买一个滴滴账户收费则在800至1600元不等。
“现在利用注册‘滴滴’账户赚钱的黄牛很多,水也很深。”陈先生说,网上那些黄牛群有好多是骗人的,注册不成功也不退钱,直接把你踢出群去。前两天他在一个群里购买了一个所谓的抢单神器,据说可以在最快时间里抢单成功,也可以随时随地抢大单,但事后证明那就是一个抢红包的提醒软件,白白损失了1200元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虚假注册滴滴账户的黑色产业链已经形成。据广东警方介绍,在这条利益链中涉及很多环节,最关键的是行业内鬼,他们在取得符合规定的人、车信息后,通过中间商、代理商层层加价倒卖。
在广东警方破获的这个案件中,一级中间商以每条信息8至10元的价格向内鬼购买,又以每条15至20元的价格倒卖给二级中间商,二级中间商再以每条20至35元的价格卖给滴滴账户虚假注册人员,这些人将信息加工后,进行虚假注册,最后根据注册难度,按200至50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外地驾驶员。
放管失衡监管不力
有效调整放管力度,缓解市场供需失衡,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马甲乱象
早在上海出台网约车管理规定之前,记者就曾遭遇过外地牌网约车的维权难题。当时记者把两箱水果遗忘在了一辆江苏牌照的滴滴专车上,驾驶员回复,有空给你送过去。但之后再也联系不到他了。给滴滴客服打电话,得到的回复是滴滴只是信息交互平台,不承担追回遗失物的责任。尤其对这些外牌车辆和外籍驾驶员,滴滴表示其制约手段更是缺乏。虽经长达两个多月的交涉,最终仍然无果……
广东警方透露,目前滴滴平台上数以几十万计的虚假信息,给乘客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警方表示,这种脱离监管的车辆和驾驶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或发生犯罪行为,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锁定真正的嫌疑人。
针对网约车的管理,早在一年前,全国各地就已先后出台本城市的准入规定。比如上海要求沪人开沪牌,杭州规定必须是杭州本地牌照。
然而,从目前施行的情况来看,“马甲网约车”的出现已经冲开了这些管理壁垒。记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上海的20次约车暗访中,有4辆车为外地牌照,有17名驾驶员为外地户籍。
“就是在这种准入过严、供需失衡,再加上平台失责、监督缺位的背景之下,黄牛虚假注册网约车账户的黑色利益链就很容易形成了,这种乱象的出现和存在最终伤害的还是消费者和正规营运者的权益。”华东政法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政法学教授告诉记者,黄牛虚假注册网约车既利用了平台的漏洞,又钻了制度的空子。要堵住平台漏洞,责在经营者,但对于经营者来讲,堵漏并不是一件技术难题,而是是否愿意为之的问题。
“要消灭制度空子,责在管理者。”他说,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进一步规范市场,为消费者、营运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合理和科学的乘车营运环境。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网约车的管理尚未与市场需求达到最合理的契合点,具体体现在管理过严破坏了供需平衡,一方面消费者的出行成本被大大提高了,特别在高峰时间段,几倍的加价已经习以为常;另一方面消费者打不到车,即便加价也无车可打。
俗话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行政管理部门要掌握好管与放的合理度,才能推动网约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记者注意到,新修订的《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于今年3月8日起实施,该细则进一步放宽了网约车经营准入条件。
比如,简化了网约车运输证办证手续、放宽了驾驶员从业资格准入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细则对驾驶巡游车和网约车的驾驶员实行统一资格管理,既保障了其独立性和自身权益,又促进了行业竞争与业态融合。
“这应该就是管理制度和市场需求的一种妥协吧,这种放管力度的调整将有效缓解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也才有可能从根子上解决“马甲滴滴”的乱象,消费者也才会满意。”这位教授说。
本报记者 余东明 见习记者 黄浩栋 实习生 黄澍
下一篇:最后一页
责任编辑:FRT136
社会